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9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事上帝。」

《正義》曰:上天之道,與善去惡,三宅三俊,行合天心。文武知三宅三俊,故能敬事上帝也。蔡傳「以是敬事上帝」,則「天職修」而上有所承。夏之「尊帝」,商之「丕釐」,周之「敬事」,其義一也。

《康王之誥》

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

《呂刑》

虐威庶戮,方告無辜于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 發聞惟腥。

蔡傳虐政作威,眾被戮者方各告無罪于天。天視苗民無有馨德,而刑戮發聞,莫非腥穢。

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無辭于罰,乃絕厥世。

蔡傳「《上帝》不蠲貨」而降罰于苗,苗民無所辭其罰而遂殄滅之也。

《文侯之命》

惟時上帝,集厥命于文王。

《詩經》

《小雅正月》

「有皇上帝」,伊誰云憎。

皇,大也。上帝,天之神也。程子曰:「以其形體謂之天,以其主宰謂之帝。」

《大雅文王》

「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帝,上帝也。不時,猶言豈不時也。左右,旁側也。蓋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大全慶源輔氏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正與《中庸》所謂『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之意同,蓋非妄說,實理然也。」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

《大明》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眾心,恐武王以眾寡之不敵而有所疑,故勉之曰:「上帝臨女,毋貳爾心。」蓋知天命之必然而贊其決也。

《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 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莫,定也。耆,致也。憎,當作「增。」言天之臨下甚明,但求民之安定而已。彼夏商之政既不得矣,故求于四方之國,苟上帝之所欲致者,則增大其疆境之規模,于是乃眷然顧視西土,以此岐周之地與大王為居宅也。

帝遷《明德》。

《岐周》之地,大王居之,漸次開闢,乃上帝遷此明德之君,使居其地也。大全廬陵彭氏曰:「太王之遷,從之者如歸市,非人之所能為也,必有主宰之者。故詩人託詞以為帝遷之。帝遷之則天命之,蓋帝所以主宰乎天者也。」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 王季。」

言帝省其山而見其「木拔道通」,則知民之歸之者益眾矣。于是既作之邦,又與之賢君以嗣其業。蓋自其初生大伯、王季之時而已定矣。大全廬陵彭氏曰:「周之建國,既得其地,而為君者又得其人,皆非人力所能為。故詩人又託詞以為帝省。帝作,蓋有主宰之者也。」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

言上帝制王季之心,使有尺寸,能度義。

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

「帝,謂文王。」設為天命文王之詞,如下所言也。人心有所畔援,有所歆羨,則溺於人欲之流,而不能以自濟。文王無是二者,故獨能先知先覺,以造道之極至,蓋天實命之,而非人力之所及也。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 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兄弟,以爾 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予設》為上帝之自稱也。言上帝眷念文王,而言其德之深微,不暴著其形跡,又能不作聰明以循天理,故又命之以伐崇也。大全朱子曰:「《詩》人稱伐密、伐崇事,皆以帝謂文王言之,若曰此蓋天意云爾。」

《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 稷。」

帝,上帝也。敏,拇也。介,左右也。夙之言肅也。祀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