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82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書》,考驗行度,亦為精詳。其間云:「自石晉天福四年己

亥歲入東北遼東分,至國朝雍熙元」年甲申歲,入東 南吳分。至天聖七年己巳歲,入西南蜀分。後人繼加 考算。至熙寧七年甲寅歲,入中宮洛陽分,至宣和元 年己亥歲,入西北西河分。至隆興二年甲申歲,入東 北遼東分,至嘉定二年己巳歲,入東南吳分。向後「至 甲寅年,入西南秦分。上來五福、太乙所臨之分,自合 太平至治。」今推而上之,後周宣帝元年己亥歲,至唐 高祖武德六年癸未歲,五福太乙在西南,凡四十五 年中,更隋唐禪代之變,正在本宮分野。又自唐宣宗 大中三年己巳歲,至昭宗景福二年癸丑歲,五福太 乙在中宮,凡四十五年中,更僖宗廣明、黃巢之變,中 國之禍甚慘。既曰五福所臨,何為又卻如此?本朝興 國九年,有方士楚芝蘭言五福今照吳分,上命建太 乙宮於京城外之蘇村,芝蘭為春官正,又命宰臣張 齊賢醮享之。然其所以不應者,亦有說。王湜跋《肘後 備檢》,立論甚通。其說云:「后羿寒浞之亂,得陽九之數 七;赧王衰微,得陽九之數八。桓靈卑弱,得陽九之數 九。煬帝滅立,得陽九之數十。周宣王父厲」而子幽,得 百六之數十二。敬王時,吳、越相殘,海內多事,得百六 之數十三。秦滅六國,得百六之數十四。東晉播遷,十 六國分裂,得百六之數,極而反於一。五代亂離,百六 之之數三。此皆所應者也。舜、禹至治,萬世所師,得百 六之數七。成、康刑措四十餘年,得百六之數十一。小 甲雍己之際,得陽九之數「五,而百六之數九;庚丁、武 乙之際,得陽九之數六;不降,享國五十九年,得百六 之數八;盤庚、小辛之際,得百六之數十;明帝、章帝繼 光武而臻泰定,得百六之數十五,正觀二十三年,近 世所謂太平,得百六之數二。此皆所不應者也。」《福應 集》云:「唐武德七年甲申,五福太乙入中宮洛陽之分, 繼有正觀之治,遂以此為福應。然宣、懿、僖、昭之際,再 入中宮,而正觀之治何不復舉?」又云:「唐昭宗天祐四 年丁卯,四神太乙入六宮,雍州之分,而昭宗禪位於 梁,遂以此為福應。然開元十六年亦入六宮,乃太平 極治,與正觀比。以至夏桀放於《南巢》,商紂亡於《牧野》, 王莽篡漢,祿山亂唐,陽九百六之數,皆不逢之。」此其 故何也?余嘗深究其所以然者,周公問太公何以治 齊,曰:「舉賢而尚功,周公以之為強臣之漸。」太公問周 公何以治魯,曰:「親親而尚恩,太公以之為浸弱之基。」 是以聖人推三代損益,而百世可知。大抵天下之事, 因緣積累,固有繫於人事,未必盡由天理。通天地人 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技,拘然執此以為不可改 易,乃術士之蔽,非儒者之通論。善言天地者以人事, 善言人事者以天地,豈可蔽於天而不知人乎?古之 善為政者,尚以知變為賢,況冥冥之中,奉行天地號 令,或主吉,或主凶,皆本於天地之一氣,安有固而不 知變者?以堯、舜、禹為君臣,文、武、周公為父子,雖遇陽 九百六之數,越理而降以禍,必不其然。自此而下,其 他不能詳知者,皆可以類推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 不可勝觀。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太乙》不過 十神十精四計之類。彼其周流於天地間,始而有終, 終則復始。古既不異於今,今亦不異於古。然上古至 治,終不可復,又中間盛衰興廢,亦不可循前而取,豈 「非人事之不齊,故應之者亦不一耶?術固有之,《太乙》 考治人君之善惡,臨有道之國則昌,臨無道之國則 亡。有天下國家者,可不謹哉?」已上皆王說。蓋《太乙》數 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 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也,為陽數之窮; 百六,偶數也,為陰數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 洪文敏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說,與此不同。本朝 康定庚辰、慶曆辛巳間,西羌方熾,天下騷動,詔求有 文武材可用者。參政宋綬、侍讀林瑀皆以徐復薦,至 仁宗訪以世務,復曰:「今年氣運類唐德宗居奉天時。」 上驚曰:「何至爾耶?」復曰:「德宗性忌刻,其德與凶會陛 下恭儉仁恕,屈己容物,雖時與德宗同,而德與德宗 異運,雖凶無能為也。」此說正與王湜之論合,故并紀 之。

《野客叢談隨筆》云:「《世說》郭景純過江,居於暨陽,墓去 水不盈百步,時人以為近水。景純曰:『將當為陸』。今沙 漲,去墓數十里皆為桑田。」此說蓋以郭為先知也。世 俗《錦囊葬經》,為郭所著,行山卜宅兆者,即為元龜,然 能知水之為陸,獨不能卜吉以免禍乎?僕謂不然。一 飲一啄,莫非素定兄生死之大乎?故術之精者,可以 預知而不可以預計。景純對王處仲謂今日必死,亦 知吾數。止此無可奈何已。景純白度,不能以人術勝 天理也。孰謂卜吉可以免其非命乎?然世有禳災延 壽之理,則有一說,莫若修德。

《讀書雜抄》《張衡傳》注太乙下行九宮法,與戴九履一 數合,姑錄於此。《易乾鑿度》曰:「太乙取其數以行九宮。」 鄭元注云:「太乙者,北辰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宮,每四 乃還於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謂之九宮。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