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7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興,元氣四合,大雨河傾。倪調輅言誤中耳,不為神也。

輅曰「誤中與天期」,不亦工乎?

輅既有明才,遭朱陽之運,于時名勢赫奕,若火猛風 疾,當塗之士,莫不枝附葉連。賓客如雲,無多少皆為 設食,賓無貴賤,候之以禮。京城紛紛,非徒歸其名勢 而已,然亦懷其德焉。向不夭命,輅之榮華,非世所測 也。弟辰嘗欲從輅學卜,及仰觀事,輅言:「卿不可教耳。 夫卜非至精不能見其數,非至妙不能睹其道,《孝經》 《詩論》足為三公,無用知之也。」于是遂止。子弟無能傳 其術者,辰敘曰:「夫晉、魏之士,見輅道術神妙,占候無 錯,以為有隱書及象甲之數。辰每觀輅書傳,惟有《易 林》《風角》及《鳥鳴仰觀星書》三十餘卷,世所共有。然輅 獨在少府官舍,無家人,子弟隨之。其亡沒之際,好奇 不哀喪者盜輅書,惟餘《易林》《風角》及鳥鳴書還耳。」夫 術數有百數十家,其書有數千卷,書不少也。然而世 鮮名人,皆由無才,不由無書也。裴冀州、何、鄧二尚書 及鄉里劉太常潁川兄弟,以輅稟受天才,明陰陽之 道,吉凶之情,一得其源,遂涉其流,亦不為難,常歸服 之。輅自言「與此五君共語,使人精神清發,昏不暇寐。 自此以下,殆白日欲寢矣。」又自言「當世無所願,欲得 與魯梓慎、鄭裨竈、晉卜偃、宋子韋、楚甘公、魏石申共 登靈臺,披神圖,步三光,明災異,運蓍龜,決狐疑,無所 復恨也。」辰不以闇淺,得因孔懷之親,數與輅有所諮 論。至于辯人物,析臧否,說近義,彈曲直,拙而不工也。 若敷皇、羲之典,揚文、孔之辭,周流五曜,經緯三度,口 滿聲溢,微言風集,若仰眺飛鴻,漂漂兮景沒,若俯臨 深溪,杳杳兮精絕。偪以攻難而失其端,欲受學求道, 尋以迷昏,無不扼腕椎指,追響長嘆也。昔京房雖善 卜及風律之占,卒不免禍,而輅自知四十八當亡,可 謂明哲相殊。又京房目見遘讒之黨,耳聽青蠅之聲, 面諫不從,而猶道路紛紜。輅處魏晉之際,藏智以朴, 卷舒有時,妙不見求,愚不見遺,可謂知機相邈也。京 房上不量萬乘之主,下不避佞諂之徒,欲以天文《洪 範》,利國利身,困不能用,卒陷大刑,可謂枯聽之餘智, 膏燭之末景,豈不哀哉!世人多以輅疇之,京房辰不 敢許也。至于仰察星辰,俯定吉凶,遠期不失年歲,近 期不失日月,辰以甘石之妙不先也。射覆名物,見術 流速,東方朔不過也。觀骨形而審貴賤,覽形色而知 生死,許負、《唐舉》不超也。若夫疏風氣而探微候,聽鳥 鳴而識神機,亦一代之奇也。向使輅官達為宰相大 臣,膏腴流于明世,華曜列乎竹帛,使幽驗皆舉,祕言 不遺,千載之後,有道者必信而貴之,無道者必疑而 怪之,信者「以妙過真。夫妙與神合者,得神則無所惑 也。恨輅才長命短,道貴時賤,親賢遐潛,不宣于良史, 而為鄙弟所見追述。既自闇濁,又從來久遠,所載卜 占事,雖不識本卦,捃拾殘餘,十得二焉。至于仰觀《靈 曜》,說魏晉興衰,及五運浮沈,兵甲災異,十不收一」,無 源何以成河,無根何以垂榮,雖秋菊可採,不及春英。 臨文慷慨,伏甲哀慚。將來君子,幸以高明,求其義焉。 往孟荊州為列人典農,常問亡兄:「昔東方朔射覆得 何卦,正知守宮蜥蜴二物者,亡兄于此為安卦生象, 辭喻交錯,微義豪起,變化相推,會于辰巳,分別龍蛇, 各使有理。」言絕之後,孟荊州長嘆息曰:「吾聞君論,精 神騰躍,殆欲飛散,何其汪汪,乃」至于斯邪。

臣松之案:辰所稱鄉里劉太常者,為劉寔也。辰撰《輅 傳》,寔時為太常潁川,則寔弟智也。寔、智並以儒學為 名,無能言之。《世語》稱寔博辯,猶不足以並裴、何之流 也。又案輅《自說》云「本命在寅」,則建安十五年生也。至 正始九年,應三十九,而《傳》云二十六,以正元三年卒, 應四十七,《傳》云四十八,皆為不相應也。近有閻續伯 者,名纘,該微通物,有良史風,為天下補綴遺脫,敢以 所聞列于篇左,皆從受之于大人先哲足以取信者, 冀免虛誣之譏云爾。嘗受《辰傳》所謂劉太常者,曰:「輅 始見聞,由于為鄰婦卜亡牛,云當在西面窮牆中縣 頭上向,教婦人令視諸丘冢中,果得牛。婦人因以為 藏己牛,告官案驗,乃知以術知,故裴冀州遂聞焉。」又 云:「路中小人夫妻者,輅為卜教使。明旦于東陽城門 中,伺擔豚人,牽與共鬥。具如其言,豚逸走,即共追之。 豚入人舍,突破主人甕,婦從甕中出。」劉侯云:「甚多此 類。」辰所載纔十一二耳。劉侯云:「辰孝廉才也。」《中書令 史紀元龍輅鄉里人》云:「輅在田舍,嘗候遠鄰,主人患 數失火,輅卜教使明」日于南陌上伺,當有一角巾諸 生,駕黑牛,故車必引留,為設賓主,此能消之。即從輅 戒諸生有急求去,不聽,遂留。當宿,意大不安,以為圖 己。主人罷入,生乃把刀出門,倚兩薪積間,側立假寐。 欻有一小物直來過前,如獸,手中持火,以口吹之,生 驚,舉刀斫正,斷腰,視之則狐。自此主人不復有災。前 長廣太守陳承祐口受城門校尉華長駿語云:「昔其 父為清河太守時,召輅作吏。」駿與少小,後以鄉里,遂 加恩意,常與同載周旋,具知其事,云諸要驗,三倍于 傳。辰既短才,又年縣小,又多在田舍,故益不詳。辰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