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67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書每卦變六十四,總四千九十六首,皆為韻語,與《左 氏傳》載「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漢書》所載「大橫庚庚,予 為天王」之語絕相類。豈古之卜者有此等書耶?沙隨 程迥記。

《老學菴筆記》:蔡元長當國時,士大夫問軌革,往往畫 一人戴草而祭,輒指之曰:「此蔡字也。」必由其門而進。 及童貫用事,又有畫地上奏樂者曰:「土上有音,童字 也。」其言亦往往有驗。及二人者廢,則亦無復占得此 卦。紹興中,秦檜之專國柄,又多畫三人各持禾一束, 則又指之曰:「秦字也。」其言亦頗驗。及秦氏既廢,亦無 復占得此卦矣。若以為妄,則紹興中如黑象輩畜書 數百冊,對人撿之,予親見其有三人持禾者在其間, 亦未易測也。

《齊東野語》:紹興末,有韓慥者,賣卜於臨安之三橋,多 奇中。庚辰春,曾侍郎仲躬、呂太史伯恭至其肆,則先 一人在焉。問其姓,宗子也。次第諸命,首言趙可至郡 守,卻多貴子,不達者亦卿郎。次及曾,則曰:「命甚佳,有 家世,有文學,有政事,亦有官職,只欠一事,終身無科 第。」次至呂,問何幹至此,呂曰:「赴試。」曰:「去年不合發解, 今安得省試?」曰:「赴詞科。」曰:「卻是詞科人,但不在今年 詞科別有人矣。」後三年兩試皆得之,且不失甲科。復 扣其何所至,沉吟久之,曰:「名滿天下,可惜無福。」已而 其言皆驗。趙名待,仕至岳州守,其子汝述為尚書。适、 逵、遇皆卿監郎。曾仲躬名逮吉,父文清公之子,能世 其家,舉進士不第,至從官以沒。呂太史隆興癸未諒 陰榜,南宮第七人,又中宏詞科,為儒宗。不幸得末疾, 甫四十六歲而終。術之神驗如此。

《冷齋夜話》:「靈源禪師住龍舒太平精舍,有日者能課, 使之課,莫不奇中。蘇朝奉者至寺,使課無驗。非特為 蘇課無驗,凡為達官要人,言皆無驗。至為市井凡庸 山林之士課,則如目見而言。靈源問其故,答曰:『我無 德量。凡見尋常人,則據術而言,無所緣飾,見貴人則 畏怖,往往置術之實而務為諛詞,其不驗不足怪』。」 《番禺雜編》:「嶺表凡小事必卜名雞卜、鼠卜、米卜、蓍卜、 牛骨卜、雞卵卜、田螺卜、篾竹卜。」

《筳篿卜法序》:「筳篿卜法者,本楚越間小術也。自楚屈 原始稱有筳篿之卜,越相范蠡頗有其書,然今特類 後世術者所託,要之,亦必古有此法。當卜時,自其所 向,得草木枝初,不計多寡,左右手一縱一橫,揲之以 三,而數用其扐,然後一時之吉凶從違,休咎福禍,立 可見者。」

《夢溪筆談》:西戎用羊卜謂之「跋焦」,卜師謂之「廝乩。」以 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其法兆之上為神 明,近脊處為坐位。坐位者,主位也,近傍處為客位。蓋 西戎之俗,所居正寢,常留中一間以奉鬼神,不敢居 之,謂之「神明」,主人乃坐其傍,以此占主客勝負。又有 先咒粟以食羊,羊食其粟,則自搖其首,乃殺羊視其 五臟。謂之《生跋焦》。其言極有驗,委細之事,皆能言之。 《生跋焦》土人尤神之。

京師賣卜者,唯利舉場,時舉人占得失,取之各有術。 有求目下之利者,凡有人問,皆曰「必得。」士人樂得所 欲,競往問之。有邀以後之利者,凡有人問,悉曰「不得。」 下第者常過十分之七。皆以為術精而言直,後舉倍 獲。有因此著名,終身饗利者。

《圖經》洛陽上巳日,婦女以薺菜點油祝而洒之水,若 成龍鳳花卉之狀,則吉,謂之「油花卜。」

《元史張留孫傳》:留孫待詔尚方,因論黃、老治道貴清 淨,「聖人在宥天下」之旨,深契主衷。及將以完澤為相, 命留孫筮之,得《同人》之《豫》,留孫進曰:「同人,柔得位而 進乎乾,君臣之合也。豫利侯命,相之事也。何吉如之? 願陛下勿疑。」及拜完澤,天下果以為得賢相。

《青瑣高議》:仁廟時後苑有水亭將壞,方議修整,帝以 記年月日詔苗達而問焉。達乃籌於帝前奏云:「若人 則其人見病必恐不起,如物則將壞之兆。」帝甚喜,以 束帛賜之,以旌其術。

《潛居錄》:巴陵鴉不畏人,除夕,婦女各取一隻,以米果 食之。元旦,各以五色縷繫於鴉頸放之,視其方向,卜 一歲吉凶。占云:「鴉子東,興女紅;鴉子西,喜事臨;鴉子 南,利桑蠶;鴉子北,織作息。」

《輟耕錄》:「吳楚之地,村巫野叟及婦人女子輩多能卜 九姑課,其法折草九莖,屈之為十八握,作一束,祝而 呵之,兩兩相結,止留兩端,已而抖開,以占休咎。若續 成一條者,名曰『黃龍儻仙』。」又穿一圈者,名曰「仙人上 馬圈。」不穿者,名曰「蟢窠落地。」皆吉兆也。或紛錯無緒, 不可分理,則凶矣。又一法曰:「九天元女課,其法折草 一把,不記莖數多寡,苟用筭籌亦可兩手隨意分之。 左手在上豎放,右手在下橫放,以三除之,不及者為 卦。一豎一橫曰太陽,二豎一橫曰靈通,二豎二橫曰 老君,二豎三橫曰太吳,三豎一橫曰洪石,三豎三橫 曰祥雲,皆吉兆也。一豎二橫曰太陰,一豎三橫曰懸 崖,三豎三橫曰陰中,皆凶兆也。」愚意俗謂「九姑」,豈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