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兼以四神丸。以補脾腎。若體瘦潮熱口渴。大便不調。宜用《肥兒丸》。以消疳積。

益黃散

治「脾土虛寒,嘔吐泄瀉。」

陳皮、 青皮下食各一兩 丁香二錢,去脾胃寒。 訶肉各五錢,能開胃消食止痢 炙草三錢

薛己曰:「按前證若因脾土虛弱而吐瀉者,用五味異功散。若因肝木侮脾土而吐瀉者,用六君子加柴胡。如不應,或手足指冷,屬脾胃虛寒也,更加木香、炮薑。若因乳母脾土虛而肝木侮,亦治以前藥。若乳母鬱怒,致兒患前證,母服加味歸脾湯。」

當歸散

治臟寒腹痛,面青手冷,夜啼不乳。

當歸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二分 桔梗 橘皮去白,各一錢

右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

沉香降氣湯

治「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乾噦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臥不食。此藥去邪惡氣,使無瘴疫。」

香附二兩半, 沉香、 砂仁各一錢, 甘草七錢半。

右為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平旦空心服。薛己曰:「按前方,若乳母中氣鬱滯,不能升降,患此證致兒作痛者,亦用之。」

養脾丸片玉心書

治「小兒脾胃虛弱,不思乳食,傷食癖積,面色黃,嘔吐瀉泄,腹痛膨脹,併皆治之。」

蒼朮、製 陳皮各五錢, 縮砂仁、 草果仁。

益智仁、 白茯苓各二錢, 麥牙炒 厚朴

神麴炒,各二錢

共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米飲下。

脾胃虛弱米湯下

嘔吐煨薑湯下

食積,山樝湯下。腹痛,茴香湯下。

腫脹蘿蔔湯下

寒泄薑棗湯下

四順清涼飲嬰童百問下同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小便少,大便澀。」 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竝宜服之。治挾熱瀉不止,加木香、大黃。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右剉散。三歲以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作兩服。

欲利小便用赤芍藥

虛熱加甘草

不利減大黃

「冒風邪。」 加去節麻黃。

中風體強。眼晴上視。加獨活。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可加荊芥。

七氣湯

治「七氣所傷,痰涎結積,心腹亦痛,不能飲食。」

半夏製,五兩 人參、 辢桂各二兩 甘草半兩。

右剉,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一枚,煎六分,食前服。

指迷七氣煎

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疼。」

香附子一兩半, 甘草、 半夏製,各七錢半, 青皮

陳皮 桔梗 蓬朮 辢桂 益智仁各一兩右剉,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

異香散

治小兒諸般弔證,角弓反張,胸高臍凸。

透明沒藥。

右為末,薑湯調下一錢匕。

桔梗枳殼湯

治諸氣痞結滿悶。腹脅疼痛。

枳殼炒 桔梗各二兩 甘草半兩,炙

右剉散,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煎至半盞服。

釣藤散

治小兒夜啼,乃臟冷也。陰盛於夜則冷動,冷動則為陰極發躁,寒盛作痛,所以夜啼不歇也。釣藤散主之。

釣藤鉤 茯神 茯苓 川芎 當歸 木香 甘草 白芍藥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薑棗略煎服。

其或心熱而煩啼,必有臉紅舌白,小便赤澀之證,釣藤飲去木香,加硃砂末一錢,研和,每服一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