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用「白皮內一斤同煮,再一伏時,又換豬肚并桑白皮,過三伏時,不換白皮,只換豬肚,共煮七伏時,水耗以熱湯添,不得用冷水,候滿七伏時取出,用溫水淘淨,研至極細,候烈日中曬極乾再研,煮糯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米飲下十粒至十五粒。大率驅除宿冷,其功效無比。老人經久可服。

千金七味散

治利下久不瘥

龍骨煅 赤石脂 厚朴 烏梅肉各二分 黃連八分 甘草炙,一分 阿膠炙,三分

右治下篩,漿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兒一錢匕。

神驗方

《華佗》治老小下利,柴立不能食,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利。

黃連末 亂髮灰 醇苦酒 蜜各半,雞子殼許 白蠟方寸匕, 雞子黃一枚

右六味于銅器中,「炭火上,先內酒、蜜、蠟、雞子黃攪勻,乃內黃連末、髮灰,又攪煎,視可取出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盡之。」

外臺方

療久利。無間。冷熱疳痢。悉主之。

棗一枚,去核,勿令皮破。內胡粉令滿,於炭火中燒如 炭。磁器中研之。

米飲和服。一歲以下分服之,不過三服瘥。

丁香散

《聖惠》治久痢赤白,漸羸,胃虛不食。

丁香 厚朴去外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黃連去鬚,剉炒 訶梨勒煨用皮 白朮剉炒 伏龍肝各半兩 木香一分 赤石脂一兩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黃連丸

治小兒釀利,經久不斷,增減有時。

黃連微炒 人參、 赤石脂、 龍骨、 炙草。

黃芩 厚朴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各半兩 烏梅肉一分,微炒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譚氏斗門散

歌曰:「小兒瀉痢甚青黃,久患時多轉滑腸,下部脫肛頻努嚥,朝朝焦瘦漸羸尩。」

訶子、 枳殼、 地榆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一歲以下半錢。

嬰孺龍骨湯

治小兒下利不住

龍骨煅 甘草炙 川黃連各四分 當歸 乾薑各一分

右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食前溫分三服。

治服藥下後不止

龍骨五分 甘草、炙 乾薑、 當歸、 黃連

附子炮製,去皮臍 赤石脂 前胡各三分

右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為五服,旦服至午令盡。

黃連煎

治「冷熱利,經久不止,體羸不堪治,差而又發。」

好黃連二兩,水七升,蜜八合,煎一升三合。

右絞去滓,「百日兒半合,二百日一歲服一合。」

雞骨丸

治「下利經久不斷。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

宿雌雞胸前及肋骨全用,一具 黃連六分。

厚朴三分, 神麴炒 甘草炙 白朮各四分, 桔梗 麥芽炒 烏梅各二分, 人參 赤石脂 黃芩 白龍骨各五分。

右為末,蜜丸小豆大,白飲下二十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與之。

惺惺散

治「久瀉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風。」

天麻 全蠍炒,各半錢 木香炮 糯米 人參 白茯苓各炒微黃 白扁豆炒 乾山藥焙

甘草各一錢,炙。

右為末,每服《嬰孺》一字,二三歲半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

香礬丹

張渙治瀉利久不瘥

南木香 枯白礬各一兩 訶梨勒皮微炮

酸石榴皮炒黑,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方

治小兒臟腑久瀉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