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心下。忌熱物。若三五歲兒。壯實者。不以此拘。加至二十丸。以利為度。

大青膏

治傷風痰熱發搐。百日左右。并二三歲亦可服。

天麻 青黛各一錢 白附子 蠍尾各半錢 硃砂 天竺黃 麝各一字 烏蛇酒浸,焙乾,半錢

右為末,生蜜為丸,如芡實大,月中兒粳米大,同牛黃膏、薄荷湯化下。五歲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釣藤飲

治吐利,脾胃氣虛,生風慢驚。

釣藤鉤三錢 蟬蛻、 明天麻、 防風、 蠍尾 人參各半兩 殭蠶炒,二錢 麻黃 甘草炙 川芎各二錢半 麝香不拘多少

右剉,每服三錢,水一盞,食前服。

寒多加附子半錢

車前子散

治「暑月伏熱,霍亂吐瀉,煩悶引飲。」

白茯苓、 豬苓、 陳香、薷 車前子各一兩

人參五錢。

右末燈心湯調下

肚痛加芍藥

瀉不止加石蓮

定命飲子

治慢驚吐瀉困重,欲傳慢脾風。

生半夏 茯苓 木香 生薑各一兩,切片曬燥

右為末,每服半錢,薑棗煎湯調下。

不換金正氣散

治「山嵐瘴氣。寒熱往來。五膈氣噎。霍亂吐瀉。臟腑虛寒。」

厚朴去皮,薑汁炒 藿香去土 陳皮 炙草 半夏皂莢白礬薑汁同煮 蒼朮米泔浸,各一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七分,絞去滓,食前帶熱服。

二順散

治「伏熱中暑。霍亂吐瀉。煩悶躁渴。小便赤色。便血肚疼。」

豬苓 澤瀉 茯苓 白朮 甘草炙 肉桂 乾葛 杏仁去皮尖,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新汲水調下。

釀乳法

治胃虛吐瀉,睡中吐舌,搖頭吐乳作腥氣,額上汗流,多驚啼哭,面黃,凡有此疾,宜暫斷乳,令胃乾饑甚,用藥令乳母釀乳。

人參 木香 藿香 沉香 陳皮 神麴。

《麥芽》各一兩, 《丁香》半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薑三片,紫蘇十葉,棗三箇煎。乳母食後捏去奶汁盡,方服半盞許,臥少時,卻與兒乳。

沒石子丸

治嬰孩先因冷瀉,或作赤白痢候,久而變作諸般異色,不止一端。外證「面或青或白、脣舌乾焦,手微冷,渾身溫壯,肚內刺痛,啼叫、睡臥不安。」

沒石子五錢, 木香、 黃連、 當歸各一兩。

青皮一錢。

右五件為末,阿魏一錢,酒一盞浸化,入麵少許,須令勻,煮糊為丸如粟米大。一二歲兒服如椒目大者,四五六歲兒每服五十丸。

赤痢甘草湯下

白痢乾薑湯下,或用五倍子湯下。

一方「用沒石子一箇,白豆蔻五箇,訶子肉二箇,木香、黃連各一錢,為末,粳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

來復丹

治小兒虛寒洩利

硝石、 硫黃, 太陰元精石各一兩, 陳皮

五靈脂、 青皮各二兩

右方修製及服法,俱詳前。

銀白散

治冷瀉糞青壯胃氣

糯米 扁豆炒,各二兩 藿香、 白朮炒,各一兩 丁香二錢 甘草炙,三錢

右為末,紫蘇米飲調下。

加天麻、砂仁、白茯苓,快脾正色。

《直指方》加炮白附、全蠍、木香、石蓮肉,薑一片煎。

藿香散

治小兒臟腑不調作瀉,青黃黑白,乳食不消,糞中有凍,如雞子青,兼暴瀉如水。其證腹痛微熱,面脣黃白,若慢驚或偏墜紅腫,內釣紫蘇湯調下三五服。

陳皮 藿香 厚朴製 枳殼炒 炙草各半兩

右為末,紫蘇湯下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