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三十四

  小兒吐瀉門一

  錢乙小兒直訣吐瀉兼變證治

  劉完素六書瀉痢

  張從政儒門事親身熱吐瀉 水瀉 久瀉不止

  朱震亨幼科全書嘔吐 西江月 泄瀉 清江引 西江月 吐瀉 西

  江月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嘔證吐乳證 熱吐 寒冷嘔吐噦逆 霍亂吐瀉

  冷瀉 熱瀉 傷食瀉 驚瀉

  薛氏保嬰撮要霍亂吐瀉

  徐春甫古今醫統嘔吐 瀉泄 霍亂吐瀉

藝術典第四百五十四卷

醫部彙考四百三十四

小兒吐瀉門一

《宋錢乙小兒直訣》

吐瀉兼變證治

五月二十五日以後,吐瀉壯熱,此臟腑中九分熱也。 傷熱乳食,吐而不消,瀉色深黃,玉露散主之。

六月十五日以後,吐瀉身溫,臟腑六分冷也,嘔吐,乳 食不消,瀉色黃白,口乾作渴者,食前少服益黃散,食 後多服「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後,吐瀉,身涼三分熱,七分冷也。不乳多 睡,悶亂哽氣,出氣,睡臥露睛,脣白多噦,亦用「益黃、玉 露」二散主之。

八月十五日以後吐瀉,身涼不乳,乾噦,瀉青褐水,無 陽也,當用「益黃散。」吐瀉乳食不化,時時下痢,肌肉消 瘦,此脾胃虛寒也,用「木香丸,夏月不可服,如有冷證, 則少服之。」其身溫壯熱,或瀉痢紅黃赤黑,此脾胃實 熱也,用「黃連丸,冬月不可服,如有熱證,則少服之。」

按前法即《內經》用寒遠寒,用熱遠熱之本旨。又云:「有假者反之。」雖違其時,以從其證。蓋胃傷則嘔吐,脾傷則泄瀉,脾胃俱傷則吐瀉,並作前證。若傷辛熱,停滯嘔吐,或大便下痢者,用六君子加黃連、吳茱萸、木香。若停滯已去,泄瀉不已,用四君子加肉蔻、骨脂。若傷生冷腹痛,瀉痢青白,用六君子加砂仁、木香、炮薑。若傷魚肉等物,用六君子加山樝、砂仁。若瀉「紅黃赤黑,諸臟皆熱也,先用香連丸,後用補中益氣湯送香連丸。若瀉痢青白,乳食不化者,用人參理中丸。」若吐瀉昏睡而露睛者,用五味異功散。睡而不露睛者,用玉露散。若吐而手足俱熱,或喜冷飲食,或睡不露睛者,用瀉黃散。或手足冷,或惡冷飲食,或睡而露睛者,用六君子、木香。然木香、黃連二丸,雖能攻剋病邪,不無傷損脾胃,治者審之。

若吐乳瀉黃,傷熱乳也。吐乳瀉青,傷冷乳也。皆當下 之。吐瀉昏倦,睡不露睛者,胃實熱也。吐痰涎及綠水 者,胃虛冷也。

按前證若兒自受驚,或乳母恚怒,致兒吐瀉青色者,宜用異功散加柴胡。若母食厚味而乳熱者,用「東垣清胃散。母飲酒而乳熱者,用葛花解酲湯,子服一、二匙。」若飲燒酒而乳熱,或子母身赤,或昏憒,服冷米醋三、五杯,多亦無妨,兒服一、二匙。若母停滯生冷而乳冷者,母服養胃湯,子服調中丸。若母停滯而變熱乳「者,母服大安丸,子服五味異功散。」若母鬱怒傷肝脾而乳熱者,用歸脾湯、逍遙散。若母脾虛血弱而乳熱者,用六君子加芎、歸。若母氣血虛而乳熱者,子母俱服八珍散。若母勞役發熱而乳熱者,子母俱服補中益氣湯。若因母怒動肝火而乳熱者,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山梔。其吐痰涎及白綠水者,肝木乘脾土之虛寒證也,用六君子加柴胡、木香。大凡吐乳瀉青色者屬驚,法當平肝補脾。吐瀉青白色者屬寒,法當溫補脾土。前諸證,若手足指熱者屬實,手足指冷者屬虛,此亦驗法也。

初生十日內,吐瀉壯熱,不乳,或乳不消,或白色,先用 白餅子下之,後用「益黃散」和之。

初生下吐,因穢惡下咽故也,用木瓜散主之。凡初生 急須拭淨口中,否則啼聲一發,穢物嚥下,致生諸病。

按:芽兒初生之患,多因乳母不慎七情,不節厚味,傳兒為病,當審其因,以調治其母,前所用之藥,恐臟腑脆嫩,不能勝受,治者審之。

《金劉完素六書》

瀉痢

《五臟》皆言熱證,無寒冷證。亦有謂瀉痢,小便青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