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9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小兒胃氣

白茯苓 人參各一兩 厚朴三兩,薑汁炙。

蒼朮泔浸一宿四兩 橘皮五兩 草菓子 甘草各二兩

右件為末。每服一錢,薑棗同煎,隨大小分減服。

調中飲子

治小兒諸病

肉豆蔻、 白朮、炮 人參、 陳橘皮、 茴香。

訶子炮去核 炙草 砂仁各半兩 藿香

桂心 檳榔各三錢。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薑棗煎水,隨兒大小五分四分煎,通口服。

寶童散

壯脾去積進食

京三稜 蓬莪朮酢紙裹煨 益智仁各四兩 甘草炙,四兩半 陳皮 青皮各二兩

右為末,湯點一錢,不時服,薑棗煎亦得。

神朮散

治「患後脾胃虛弱,煩熱恍惚,睡中多驚,氣急煩亂,溫養脾胃,消進奶食,勻氣清神,調和臟腑。」

白朮 人參 白茯苓 石蓮肉 鸎粟米 白扁豆 藿香 甘草炙。

右等分,細末,小半盞,棗湯調,空心日午服。

《漢東觀音散》少白朮、粟米。多神麴白芷、木香、黃芪。

聖惠前胡散

治「脾胃不和。見食欲嘔。心胸壅悶。」

前胡 蘆根各三分 桂心一分 人參 白朮 赤茯 枇杷葉去毛,炙 炙草 厚朴各半兩

粗羅一錢,水一盞,薑少許,煎五分,不時量溫服。

張渙集香煎

治「脾胃虛。不欲食。羸瘦。」

藿香葉 厚朴薑製 丁香 沉香 木香各一兩 白茯苓 白豆蔻 白朮炮,各半兩

右為細末,入麝香一錢,水一升,蜜半斤,大棗三十枚,薑二十片,銀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去薑棗,通風處陰乾,每「皂子大,乳前米飲下。」

調中散

治小兒冷熱不調,致脾胃不和。

木香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丁香 大腹皮 甘草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乾,各一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煎五分,去滓溫服。

益胃丹

調冷熱和脾胃

當歸洗,焙乾 木香 白朮 沉香各一兩

白芍藥、 人參、 蓬莪朮、 縮砂仁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麪糊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點「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丁香黃芪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已漸傷損榮衛,致令肌體羸瘦,時時下痢,面色青白。」

《丁香 綿》黃芪 人參 白朮 當歸洗焙乾 𪔀甲酥炙黃,去裙,各一兩 胡連 炙草各半兩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棗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𪔀甲湯

治「三七歲兒不食,或嘔,或頭熱,或下痢,或渴,或手腳熱,有時冷,每日一劑,便能食。」

𪔀甲一兩, 當歸、 炙草、 升麻各二錢五分, 椒五十粒,出汗。

右切,水一升,煮八合,為三服,相去人行六七里再服,覺身上潤衣,蓋取汗,微汗勿深。

保和丸

治飲食停滯,胸膈痞滿,噯氣吞酸,或吐瀉腹痛,加白朮一兩。即「《大安》丸。」

神麴炒 山樝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陳皮 連𧄍 蘿蔔子炒,各五錢

右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愚按:前方行氣剋滯之劑,若元氣無虧,暴停乳食而致斯證者,宜用此消導之。若元氣虛弱而乳食所傷者,必調補胃氣為主,而佐以消導。若乳食已消而作嘔者,乃胃氣被傷,當用異功散補之,不宜仍用前藥,重損胃氣,用者審之。

木香大安丸

木香二錢, 黃連、 陳皮、 白朮各三錢, 枳實、 山樝肉、 萊菔子、炒 連𧄍、 神麴、炒 麥芽炒 砂仁各一錢半。

右為末,神麴糊為丸,陳廩米湯下。

消食丸

又名「消乳丸。」 治宿食不消。

砂仁、 陳皮、 三稜、 神麴、 麥芽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