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外淫之邪,反投金石腦麝之藥,千中千死而不悮 也。

《景岳全書》

癲癇

錢仲陽曰:「小兒發癇,因血氣未充,神氣未實,或為風 邪所傷,或為驚怪所觸。亦有因姙娠時七情驚怖所 致。若眼直目牽,口噤涎流,肚膨發搐,項背反張,腰脊 強勁,形如死狀,終日不醒,則為痓矣。凡治五癇,皆隨 臟治之。每臟各有一獸之形,通用五色丸為主,仍參 以各經之藥,發而重者死,病甚者亦死。如面赤目瞪」, 吐舌嚙脣,心煩氣短,其聲如羊者曰「心癇」;血虛用養 心湯;發熱飲冷為實熱,用虎睛丸;發熱飲湯為虛熱, 用辰砂妙香丸。面青脣青,兩眼上竄,手足攣掣反折, 其聲如犬者,曰肝癇;肝之虛者,用地黃丸;抽搐有力 為實邪,用柴胡清肝散;大便不通,用瀉青丸。面黑目 振,吐涎沫,形體如尸,其聲如豬者,曰腎癇,用地黃丸、 紫河車丸之類,腎無瀉法,故徑從虛治之。面如枯骨, 目白,反視,驚跳反折,搖頭吐沫,其聲如雞者,曰肺癇。 肺氣虛者,用補肺散。面色痿黃者,土不能生也,用五 味異功散。面色赤者,陰火上衝於肺也,用地黃丸。面 色痿黃,目直,腹滿自利,四肢不收,其聲如牛者,曰脾 癇,用五味異功散。若面青瀉痢,飲食少思,用六君子 加木香、柴胡。若發熱抽掣仰臥,面色光澤,脈浮者,病 在腑,為陽證,易治;身冷不搐,覆臥,面色黯黑,脈沉者, 病在臟,為陰證,難治。凡有此證,先宜看耳後高骨間, 若有青脈紋,先抓破出血,可免其患。此皆元氣不足 之證也,須以紫河車丸為主,而以補藥佐之。設若泛 行剋伐,復傷元氣,則必不時舉發,久而變危,多致不 救。又有驚癇、風癇、食癇二種。治驚癇宜比金丸、茯神 丸、錢氏養心湯、辰砂妙香散、清神湯、虎睛丸之類主 之。風癇用錢氏牛黃丸、消風丸、星蘇散之類主之。食 癇用妙聖丹主之。

驚風

驚風之要領有二:一曰實證,一曰虛證,而盡之矣。蓋 「急驚者,陽證也,實證也。乃肝邪有餘,而風生熱,熱生 痰,痰熱客於心膈間,則風火相搏,故其形證急暴,而 痰火壯熱者,是為急驚。此當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慢 驚者,陰證也,虛證也,此脾肺俱虛,肝邪無制,因而侮 脾生風無陽之證也。故其形氣病氣俱不足者,是為」 慢驚。此當專顧脾腎以救元氣。雖二者俱名驚風。而 虛實之有不同。所以急慢之名亦異。凡治此者。不可 不顧其名。以思其義。

「小兒驚風」,肝病也,亦脾腎心肺病也。蓋小兒之真陰 未足,柔不濟剛,故肝邪易動。肝邪動則木能生火,火 能生風,風熱相搏則血虛,血虛則筋急,筋急則為掉 眩反張,搐搦強直之類,皆肝木之本病也。至其相移, 木邪侮土,則脾病而為痰、為吐瀉。木盛金衰,則肺病 而為喘促、為短氣,木火上炎,則心病而為驚叫、為煩 熱;木火傷陰,則腎病而為水涸、為血燥、為肝渴、為汗 不出、為搐、為痓,此五臟驚風之大概也。治此之法,有 要存焉。蓋一曰風,二曰火,三曰痰,四曰陽虛,五曰陰 虛。但能察此緩急,則盡之矣。所謂風者,以其強直掉 眩,皆屬肝木,風木同氣,故云「驚風而熱,非外感之證。」 今人不明此義,但為治風,必須用散,不知外來之風 可散,而血燥之風不可散也。故凡如防風、荊芥、羌活、 獨活、細辛、乾葛、柴胡、紫蘇、薄荷之類,使果有外邪發 熱無汗等證,乃可暫用。如無外邪,則最所當忌,此用 散之,不可不慎也。所謂痰火者,痰凝則氣閉,火盛則 陰虧,此實邪之病本也。若痰因火動,則治火為先;火 以痰留,則去痰為主。火之盛者,宜龍膽草、山梔子、黃 連、黃蘗、石膏、大黃之屬。火之微者,宜黃芩、知母、元參、 石觓、地骨皮、木通、天麻之屬。痰之甚者,宜牛黃、膽星、 天竺黃、南星、半夏、白芥子之屬。痰之微者,宜陳皮、前 胡、海石、貝母、天花粉之屬。此外如硃砂之色赤體重, 故能入心鎮驚。內孕水銀,故善透經絡,墜痰降火。雄 黃之氣味雄悍,故能破結開滯,直達橫行。冰片、麝香 乃開竅之要藥,琥珀、青黛,亦清利之佐助而已。又如 殭蠶、全蠍、蟬蛻之屬,皆云治風。在殭蠶味鹹而辛,大 能開痰涎,破結氣,用佐痰藥,善去肝脾之邪,邪去則 肝平,是即治風之謂也。全蠍生於東北,色青屬木,故 善走厥陰,加以鹽,味鹹而降痰,是亦同氣之屬,故云: 治風較之殭蠶,此其次矣。蟬蛻性味俱薄,不過取其 清虛,輕蛻之義,非有實濟,不足恃也。凡驚風之實邪, 惟痰火為最,而風則次之,治實之法,止於是矣。然邪 實者易制,主敗者必危。蓋陽虛則陰邪不散,而元氣 不復,陰虛則營氣不行,而精血何來。所以驚風之重, 重在虛證,不虛不重,不竭不危,此元精元氣相為並 立,有不容偏置者也。故治虛之法,當辨陰陽。陽虛者, 宜燥宜剛;陰虛者,宜溫宜潤。然善用陽者,氣中自有 水;善用陰者,水中自有氣。造化相須之妙,既有不可 混,又有不可離者如此。設有謂此非小兒之藥,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