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小兒面脣慘白,嗽過額上,多汗,哽氣,長出氣,乳食減少作吐。

白茯苓 半夏湯煮剉焙,各七錢半 炙草三錢 厚朴五錢,去粗皮,剉碎,每斤用生薑一斤,切薄片,杵 爛拌勻,浸一宿,慢火炒乾用。

右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半,薑三片,煎七分,無時服。或加棗一枚,去核同煎。

藿香飲

治同上

人參 半夏「如前製」 赤茯苓 炙甘草各一兩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濾剉片,炒至微黃色」,二兩 陳皮 藿香各七錢半 厚朴製,一兩半

右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入燒鹽同煎。

理中湯

治同上

人參、 白朮各一兩, 乾薑炮 炙甘草各二錢半。

右件剉焙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溫白湯空心調服,或加杏仁、北五味子同煎。

醒脾散

治脾虛作嗽

白朮陳壁土炒 人參 甘草 橘紅 白茯苓 全蠍各半兩 半夏 木香各一分 白附四個 南星兩枚,以上二味各炮。 陳倉米二百粒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薑二片,棗半個,煎二分,漸漸服之。

一方無白朮、半夏,加蓮肉一錢亦可。

白附飲

治「小兒風痰壅甚,肝木尅制脾土,咳嗽過甚,頓作嘔吐,乳食與痰俱出,方得少定。」

白附子 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烏去皮臍 明天麻 陳皮 南木香 全蠍「去尾尖毒。」

殭蠶去絲 丁香各二錢。

右件剉,每服二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慢火煎七分,作五次,空心溫服。

三拗湯

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冷,頭疼目眩,四肢拘緊,咳嗽多痰,胸滿氣短。」

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生用。

右各等分,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

一方加荊芥桔梗

嗽甚。加五味子、細辛各減半。

又方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湯」 ,治咳嗽尤妙。

加減在乎《活法》。有熱加前胡。

傷風加荊芥

有痰加半夏

加減三拗湯

麻黃去根節,三錢,水煮去沬,焙乾 桂枝二錢 杏仁七個,去皮尖,炒黃,另研如膏 炙甘草一錢

右為粗末,入杏膏拌勻,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渣溫服無時,以汗出為度,量大小加減。若自汗者,不宜服之。

金沸草散

治「傷風化痰,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痰涎不利,咳嗽喘滿,涕唾稠粘,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荊芥四兩 前胡 麻黃去節 旋覆花各三兩 炙甘草 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 赤芍各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有寒邪則汗出。

嗽甚。加杏仁、五味子。

麥煎散薛氏醫案下同

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裡不解,氣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無汗,及癮疹遍身赤癢,往來潮熱,時行痲痘疹子,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咳嗽,或變慢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及傷風頭疼,並治之。」

滑石 地骨皮 赤芍 石膏 白茯苓 杏仁 葶藶子炒 人參各半兩 麻黃去節,一兩半

右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如初生牙兒,感冒風冷,鼻寒身熱,噴嚏多啼,每一字,用麥子煎湯調下。

一方去地骨皮、滑石,加羌活、川芎、薄荷,煎湯調下。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不解,惡寒體熱,水停心下,乾嘔發熱而嗽,或渴或利,小便不利,或噎,小腹滿,喘」

麻黃 赤芍 半夏炮 細莘 乾薑炮 肉桂 甘草各七錢半 五味子半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