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紅牙大戟「不以多少,陰乾,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曝乾, 復納汁,煮汁盡,焙乾為末。」

右,水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芝麻湯下,《吐利》同,無時。

白餅子

治小兒嗽,吐痰涎,乳食。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洗焙 南星各一錢,為末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水一升,煮水盡為度。

右研勻,巴豆後入眾藥,以糯米飯為丸,小菉豆大,捏作餅子。兒三歲已上三五餅,四歲以下一二餅,蔥白湯下,臨臥服。

小柴胡湯薛氏醫案下同

治肝火侮肺,嗽時兩脅痛甚,或氣粗發熱,喘嗽痰鳴。

人參二錢 甘草微炙,二錢 麥門冬去心,二錢。 龍膽草酒炒黑 防風各一錢 柴胡五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

黃芩半夏生薑湯

治膽腑咳。嘔苦水若膽汁。

黃芩、 生薑各一錢, 甘草、炙 芍藥各六分, 大棗二箇。 半夏一錢五分。

右水煎服

芍藥甘草湯

治小腸腑咳,咳而失氣。

芍藥 甘草炙,各一錢

右水煎服

烏梅丸

治「胃腑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箇, 細辛、 附子製 桂枝 人參 黃蘗各六錢, 乾薑 黃連各一兩, 當歸

蜀椒各四兩。

右為末,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升麻湯

治「脾臟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涎。」

甘草 白芍藥、 升麻 乾葛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赤石脂禹餘糧湯

治大腸咳咳而遺屎

赤石脂、 《禹餘糧》各二兩,並打碎

右每服二錢水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腎臟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麻黃、 細辛各二錢, 《附子》一錢。

右每服一錢水煎服

茯苓甘草湯

治膀胱咳咳而遺溺

茯苓二錢, 桂枝二錢半, 生薑五大片。

右每服二錢水煎

瀉青丸證治準繩同下

治面赤飲水,身熱,痰涎盛,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喘嗽面腫,吐食。

當歸、 川芎、 龍膽草各一錢, 大黃五分。

羌活、 山梔仁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沙糖湯下。一方加甘草、芍藥。

白朮散

治小兒咳嗽,內亡津液。

白朮一兩,微炒 當歸 地榆微炒 木香

赤芍藥、 炙甘草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

五拗湯

治小兒面赤脣紅,氣粗發熱,嗽來痰鳴。

麻黃不去根節 杏仁不去皮尖 荊芥不去梗 桔梗蜜水拌炒,各五錢 甘草二錢半

右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羌活散

治同上

人參去蘆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蘆 前胡去蘆 川芎 獨活 桔梗剉炒 枳殼 蒼朮各如前製 甘草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葉,煎七分,無時溫服。發散風邪。入蔥白同煎。

青木香湯

治同上

青木香 枳殼浸去穰,麩炒,各半兩 甘草二錢半

右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茯苓厚朴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