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各等分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薄荷蜜湯調。

牛黃涼膈散

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熱,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忽,睡臥不安,口乾多渴,脣焦咽痛,頷頰赤腫,口舌生瘡。」

牛黃一兩 甘草炙,十兩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各二十兩 紫石英飛 腦 麝各五兩 膽星七兩半

右末之,蜜丸,每兩作三十丸,溫薄荷人參湯嚼一丸,食後服,常服半丸,治急驚,竝薄荷水化。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芪三錢, 當歸一錢。

右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熱煩渴等證。」

當歸三分, 人參、 黃芪各八分, 白朮、 甘草、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加味逍遙散

去牡丹皮山梔。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等證。

當歸 甘草炙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牡丹皮 山梔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

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虛,內熱寒熱,遍身瘙痒,肢體作疼,頭目昏重,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瘡,耳內作痛,胸乳腹脹,小便不利,致兒為患,尤宜用之。又治婦人陰虛發熱,兒飲其乳,以致患瘡者。」

清解散

治「感風發熱。頭疼。鼻塞涕流。及溫壯悉主之。」

北參 防風 天麻 北前胡 茯苓 北梗 枳殼剉 甘草各二錢 細辛 柴胡各一錢半 川芎三錢。

右末,每一錢,水一小盞,乾薄荷三葉,略煎,溫和服。

集驗荊朮散

治小兒傷風傷寒,或瘡或疹,此藥無寒無熱,疏風順氣,一切諸熱證。

荊芥穗、 赤芍藥各一兩, 蒼朮二兩,泔製。

甘草半兩,炒

細末。隨大小一二錢。又名「沖和散。」

《傷風》傷寒。壯熱咳嗽。鼻塞聲重。生薑蔥白湯下。傷風潮熱。或變蒸發熱。薄荷湯下。

風熱傷肺,鼻涕氣粗,紫蘇湯下。

暴卒急驚風熱,宜「急驚門疏風散。」

久病後急慢驚熱,「保嬰全蠍散。」

發汗去節麻黃湯調

盜汗自汗,牡蠣浮麥湯調。

丹毒風熱,煎四順飲調。

眼暴赤熱腫,煎羌活黃芩、生地黃湯調。

口舌腮項熱腫生瘡。煎防風牛蒡子湯調。

咽喉重舌,煎升麻、枳殼、大黃、防風、薄荷湯調。

人參羌活散

治「傷寒發熱。頭痛身疼。或潮熱煩渴。痰實咳嗽。」

羌活 白獨活 柴胡 川芎 人參 甘草炙 白茯苓 枳殼各一兩 前胡 桔梗 地骨皮 天麻酒浸,焙,各半兩

㕮咀,每一錢,水半盞,薑一片,棗半個,薄荷一葉,煎溫服無時。瘡疹未發,亦可服。

羌活散

治「傷風時氣,頭痛發熱,身體煩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聲重,及解時行下痢赤白。」

人參去蘆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蘆 前胡去蘆 川芎 獨活 桔梗剉炒 枳殼 蒼朮各如前製 甘草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葉,煎七分,無時熱服。

發散風邪。入蔥白同煎。

痢證薑倉米煎

人參辛梗湯

治小兒傷風發熱,鼻塞咳嗽,時行瘡疹。

人參七分, 細莘五分, 桔梗、 乾葛、 升麻、 白朮、 茯苓、 柴胡各七分, 薄荷、 甘草各五分。

每服水一鍾,薑三片,煎五分,不拘時服。

紅綿散

治小兒四時感冒風寒,遍身發熱,變蒸諸驚,胎驚、丹毒等熱,竝皆治之。及急慢驚風,亦宜服之。

人參二錢五分 天麻洗 殭蠶炒 麻黃去節 全蠍去毒,各二錢 甘草炙 辰砂一錢五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