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悸者加茯苓

四肢厥冷,下利轉筋,方可加附子為末蜜丸,名「理中丸。」 治厥陰臟寒,蚘上入膈,吐出長蟲,胃虛冷,故先服理中丸,或加茯苓、枳實。

四君子湯

治「榮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

人參、 茯苓、 生甘草、 白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鹽少許,白湯點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障霧氣。

五苓散

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疼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汗出表解,煩渴不止。」 又治霍亂吐利,躁渴引飲。

澤瀉二兩半 豬苓、 白朮、 茯苓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又治濕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

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服之。

白虎湯

治「傷寒大汗出,表證已解,心胸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數升者宜服。」 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知母三兩 甘草炙,一兩 石膏八兩,另研

粳米三合。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聖惠方》加乾葛。

柴苓散

治小兒腹中有伏熱,溫壯來去。

柴胡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 人參 赤茯苓 甘草各半兩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小麥一撮,竹葉三片,煎五分,去滓溫服,量大小加減與之。

二黃犀角散

治小兒身體溫壯,心神不安,大腑祕熱。

犀角屑 大黃酒浸蒸 釣藤 梔子 生甘草 黃芩各五分。

右為末,每服五分,量大小加減,熱湯調下。

牛黃散

治小兒溫壯,身體常熱不止,或寒熱往來。

牛黃研 生甘草各五分, 柴胡去苗 梔子炒 龍膽草 黃芩各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五分,以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

黃龍湯

治傷寒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

柴胡五錢。 黃芩、 生甘草各二錢, 赤芍藥三錢。

右㕮咀,每服二錢,薑一片,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牛黃膏

治小兒天弔驚風,手足搐搦,面脣紅赤,咽喉痰響,渾身頭額壯熱,喚問不知,不醒人事,或只左手左腳偏搐,或只右手右腳偏搐,或只脣口眼鼻顫搐,此疾則多肚腹緊脹,熱極則胸膈久積驚涎,忽被風邪所觸,故作是候也。此患大忌不得鍼灸,若鍼灸迺誤矣。凡中此疾,須辨認有前項形證,宜服此劑。

蠍尾四十九枚 巴豆去殼,一錢半,不去油

梅花片腦半字 辰砂研,二錢 麝香一字

鬱金三錢,以皂角水煮過 牛黃少許

右六味,為末,每遇小兒中前項證候,周歲半字,三四歲一字。仍觀孩兒身體肥瘦,臟腑虛實,及病勢輕重,則加藥,用「熟蜜水一二分,調勻灌下,或薄荷湯亦可。服藥後,良久壓下痰涎,疏去風氣,當宣瀉兩三行,其瀉出如雞子白」 ,是應效。或胸膈痰涎壅盛痞滿,服此藥宜吐風痰,亦為美也。下藥後,或吐或瀉,手足搐搦「稍定,喉嚨不響,頭額腹肚漸涼,眼目不翻,識得人事,面紅赤色,但時時有少溫壯驚潮風熱來未退,便續下保壽散三兩服,金粉散一二服」 ,蚤晨更可下,均氣補虛,進乳哺白朮散,一日蚤晨與一服。或服此數件藥後,只覺得腹肚至夜微熱,不進乳食,宜空心與進一服寬熱散,微微通去腹中餘熱風涎,或有是疾,服藥少退,忌兩日,不可見風。

方加粉霜二錢,名「硃砂膏。」

羚羊角湯

治諸驚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