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剉散,以水一大椀,先煎茵陳減半,次用二味,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身減,黃從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減。

梔子蘗皮湯

治傷寒身黃發熱

梔子八枚 黃蘗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犀角散

治小兒黃疸,一身盡黃。

犀角鎊,一兩 茵陳、 乾葛 升麻 龍膽草、 生地黃各半兩 寒水石七錢半

右剉散白水煎

乾葛根汁

治小兒忽發,面目黃,皮肉盡黃。

乾葛根汁。

右和蜜服

連𧄍赤小豆湯

治小兒傷寒,發黃身熱。

麻黃去節, 連𧄍 生甘草 生薑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兩 杏仁四十一粒 大棗十二枚

右剉散白水煎

麥苗汁

小麥苗搗汁。

右服之立效

茵陳五苓散

五苓散加茵陳湯十分,五苓散五分

右二件拌勻。每服一錢,溫水調下,日三服。

當歸散

治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用此方。

甘草炙 桔梗 陳皮 當歸各一錢。

右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之。

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脣焦。小便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小半夏湯

治黃疸,小便色不異,欲自利,腹滿而喘者,不可除熱,熱去必噦。

半夏湯洗七次。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一片,煎七分,溫服。

消食丸

常服寬中快氣。消乳食。正顏色。

縮砂炒 陳皮炒 三稜煨 蓬朮煨 神麴炒 麥芽炒 香附米泔浸一宿,炒 枳殼 檳榔 烏梅各半兩 丁香二錢半

右為末,麪糊丸如菉荳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小柴胡湯

治小兒傷寒潮熱,少陽汗出,口渴,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

人參 甘草炙,各三錢 黃芩二錢 柴胡八錢 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去滓溫服,不拘時。

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𤻤,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胠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脣目抽搐,及乳母有前證,致兒為患者,並宜服之。」

葛根黃連黃芩湯

治「太陽病桂枝證。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邪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二兩, 黃芩、 黃連各七錢五分, 甘草五錢。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喘甚加葶藶子。

三黃丸

治小兒三焦積熱,大渴引飲,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心膈煩躁,不美飲食,大小便祕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癤熱證。

黃連去蘆 黃芩 大黃煨,各十兩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小兒積熱可服。

竹葉湯

治小兒傷寒發渴,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肢煩熱。

石膏二兩 半夏四錢 人參 甘草炙,各二錢 麥門冬六錢,去心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青竹葉、生薑各四片,粳米七十粒同煎。

嘔加生薑竹葉

香薷飲

治夏月中暑,下咽即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