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菉荳粉一兩 黃連炙 乾葛 生甘草各半兩

三味共末,同菉荳粉杵勻,每服五分至一錢,淡豆豉湯溫調服。

豆卷散

如小兒病驚,多用藥性太溫,及熱藥治之。有驚未退而別生熱證,有病愈而致熱證者,有反為急驚者甚多。當問病者數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藥調之,可用解毒之藥,無不效也,以此散主之。

大豆黃卷以水浸黑豆,生卷是也。曬乾 炙草。 貫眾、 板藍根

每各一兩為末,服五分至一錢,水煎去渣服。

玉液丸片玉心書下同

治風壅。化痰利膈。清頭目煩熱。除咳嗽。

寒水石火煅水飛,二兩 半夏製,一兩 枯礬五錢

共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薑湯下。

感風寒咳嗽。桑白皮湯下。

咳血茅根湯下

常咳茶湯下

咳而吐煨薑湯下

胃苓丸

分陰陽,退潮熱,止吐泄,消浮腫黃疸。調脾胃,止便濁。小兒常用之藥也。

蒼朮米泔水浸,刮去黑皮,焙乾 厚朴薑汁炒 陳皮 白朮各五錢 粉草炙 草果各二錢 豬苓 澤瀉 白茯各三錢 官桂一錢

共為末,水和丸,如粟米大,炒米湯下。

嘔吐煨薑湯下

調胃炒米湯下

白濁鹽湯下

瀉泄炒米車前湯下

黃疸。加茵陳五錢。燈心湯下。

潮熱水。竹葉炒米湯下。

浮腫,《長流水》煎燈心、五加皮湯下。

疝氣茴香湯下

神芎丸

治小兒上焦積熱,驚風壅滯,頭目赤腫,咽閉,大小便赤澀,及痰喘之證,並皆治之。

大黃酒蒸 黃芩各一錢 黑牽牛取頭末。

滑石各四錢。 黃連、 川芎、 薄荷葉各五錢。

共為末,滴水以丸,如粟米大,竹葉湯下。

敗毒散嬰童百問下同

治小兒傷寒,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倦,風痰,身體項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寒熱竝治之。

柴胡洗去蘆 前胡 川芎 枳殼炒 羌活 川獨活 白茯苓 桔梗炒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剉散,加蟬蛻、防風。

治驚熱。可加芍藥。乾葛黃芩。

無汗加麻黃

四順清涼飲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小便少,大便澀」 ,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竝宜服之。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右剉散。三歲已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作兩服。

準繩加薄荷

治挾熱瀉不止。加木香、大黃。用煨。

欲利小便,用赤芍藥。《準繩》加燈心、木通。

虛熱加甘草

不利減大黃

「冒風邪。」 加去節麻黃。

中風體強。眼睛上視。加獨活。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可加荊芥。

柴胡散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閉澀,夾驚腮腫。

石膏 黃芩 甘草 赤芍藥 葛根各二錢半 麻黃去節 柴胡半兩

右剉散,三歲兒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生薑少許,蔥白三寸,豆豉一撮,煎六分,溫服。

茵陳湯

治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茵陳嫩者,一兩, 大黃三錢半, 梔子大者,三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