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生大黃、 硭硝、 甘草各半兩 桂心八兩

石膏一兩, 大棗五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治小兒潮熱

蜀。 甘草, 知母, 龍骨、 牡蠣各半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歲兒少少服半合,日再。

石膏湯

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不化。

大黃, 黃芩 甘草, 麥門冬, 硭硝各半兩, 石膏一兩 桂心八銖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三服,朞歲已下,小兒作五服。

竹葉湯

治「小兒夏月患腹中伏熱,溫壯來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黃,三焦不利。」

竹葉切 小麥各五合 柴胡 麥門冬 人參 甘草各半兩 茯苓十八銖 黃芩一兩六銖

右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竹葉、小麥,取三升,去竹葉、小麥,下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兒夏月忽壯熱燒人手,洞下黃溏,氣力惙然,脈極洪數,用此方加大黃二兩,再服得下即瘥。

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息不利,或有微腫;亦治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

竹葉一升 小麥半升, 甘草 黃芩 瓜蔞根 澤瀉 茯苓 知母 白朮 大黃各一兩

桂心二銖 生薑一兩半 人參 麥門冬

半夏各二兩, 當歸十八銖。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竹葉、小麥,取四升,去滓內藥,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大黃牡蠣湯

治小兒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

大黃一兩, 黃芩 瓜蔞根、 甘草各十八銖 滑石二兩, 桂心、 牡蠣、煆, 人參、 龍骨

凝水石、 白石脂、 硝石各半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盡,雖吐亦與之。

《一本》「加紫石英半兩。」

調中湯

治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赤白滯起數,小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者服之熱便歇,下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主之。

葛根, 黃芩, 茯苓, 桔梗, 芍藥, 白朮。

藁本 大黃、 甘草各六銖

右九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後法。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喫五合未得,更以意斟酌。百日至三百日兒,一如前篇龍膽湯加之。」

生地黃湯

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生地黃、 桂心各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朞歲以下,服二合,已上三合。

《一方》七味,有芍藥、寒水石、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

犀角飲

治小兒心臟熱感

犀角十八銖,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

甘草半兩, 《白朮》六銖。

右五味,㕮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加味小柴胡湯錢氏直訣下同

治乳母肝火發熱等證,致兒為患,子母竝服。

柴胡一錢, 黃芩七分, 人參、 半夏各四分, 甘草三分, 山梔、 丹皮各五分。

右水煎

柴朮參苓湯

治「肝火血熱,遍身瘙痒,或起赤暈,或筋攣結核。」

白朮炒 人參 茯苓各一錢 柴胡 川芎 山梔 芍藥炒 甘草炒,各五分 熟地黃自製 當歸各八分

右水煎服

芍藥參苓散

治肝木尅脾土。目劄面青。食少體倦。

芍藥炒 人參 茯苓 白朮 陳皮各七分 柴胡 山梔炒 甘草炒,各五分

右薑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