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薛己曰:「按前丸化痰祛邪清熱之功居多,屬肝心實熱而致者,用之殊效。若脾肺虛弱,而見昏睡痰嗽,當用《寶鑑》天麻散以調補元氣。」

萬氏曰:「壯實兒宜用之。然內有雄硃、金石之藥不可服,如麝香之耗真氣,能引風邪入裡,如油之入麪不得出也。故人皆禁之,不輕用也。」 王肯堂曰:「前藥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兒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亦治室女白帶、伏暑用鹽少許,嚼一、二丸,新汲水送下。臘月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一法,用漿水或新水」 浸南星三日,候透煮軟三五沸,取出乘軟切去皮,只取白軟者,薄切焙乾,炒黃色,取末八兩,以甘草二兩半拍破,用水二碗浸一宿,慢火煮至半碗,去渣,漸漸傾入南星末內,慢研,令甘草水盡,方入餘藥。

天麻散

治急驚脾胃虛弱,或變慢驚者。

半夏七錢, 天麻二錢五分, 炙草、 白茯苓、 白朮各二錢。

右入生薑三錢,磁器內水煮候乾為末,每服一錢五分,薑棗湯調下。

釣藤鉤飲

治吐利,脾胃虧損,虛風慢驚。

釣藤鉤三分 蟬殼 防風炒 人參 麻黃 殭蠶炒 天麻 蠍尾去毒炒,各五錢 炙草 川芎各二錢五分 麝香一錢,另研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一方「有蜣螂三箇,去頭足,炙黃。」

虛寒加附子一錢

薛己曰:「按慢驚之證,屬脾胃虧損所致。前方乃辛溫散表之藥,而無調補之功,須審用之。」

大青膏

治傷風吐瀉。痰熱發搐。

天麻 青黛各一錢 白附子 乾蠍去毒。

烏梢蛇肉酒浸,焙 硃砂五分 天竺黃二錢 麝香二分

右為末,生蜜和膏,每服一豆粒許。月中兒用半粒,薄荷湯化服。五歲以上,同「甘露散」 服之。

薛己曰:「愚按大青膏乃表散之劑也。必外邪蘊結於肺,而肺氣未損者,乃可施之。況前證屬脾肺氣虛,而邪之所湊,必以固脾胃為主,否則虛虛之禍,恐不能免矣。」

溫白丸

治「驅風豁痰,定驚,泄瀉瘦弱,冷疳洞利,及久病而成慢驚。」

天麻五錢 白殭蠶炮 白附子 乾蠍去毒 天南星湯炮焙,各二錢五分

右為末,麪糊丸菉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一方有人參、防風。

一方「前藥仍用寒食日麵裹養七日,取出用薑湯下。」

薛己曰:「愚按前證屬脾氣虛寒,無陽之證,無風可散,無痰可逐,當兼用六君子湯、十二味異功散、木香散。」

牛黃丸

治驚熱消疳積

雄黃研,水飛 牽牛各一錢, 天竺黃二錢。

右為末,麪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水下。

白餅子

治腹中有癖,傷食嘔吐,肚痛噯氣,先用此藥一服,推下食積,卻用惺惺散加減參蘇飲,不可服冷藥。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浸焙 南星各一錢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水煮,另研。

右為末,糯米飯丸菉荳大,捻作餅,每服二三餅,煎蔥白湯下。忌熱物,量兒加減。

薛己曰:按前方乃斬關奪門,起死回生之重劑也。必審形病俱實,方可施之,恐致失手,命在反掌。《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乃實。」 實者病氣實,而形氣則虛也。東垣先生云:形病俱實者,當瀉不當補。形病俱虛者,當補不當瀉。治者審之。

蛇黃丸

「治驚癇,因震駭恐怖,叫號恍惚」 是也。

蛇黃真者三箇,火煅醋淬, 鬱金七分,一處為末, 麝香另入一匙

右為末,飯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銀磨刀水》化下。

牛黃丸

治風癇,因汗出解脫,風邪乘虛迷悶,搐掣涎潮,屈指如計數是也。

牛膽南星 全蠍焙 蟬蛻各二錢半 防風 白附子生用 天麻 直殭蠶炒,各一錢半

麝香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