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九

  小兒驚癇門五

  方一龍膽湯 大黃湯 白羊鮮湯 艾虎湯 茵芋圓 鎮心圓 丹參摩膏 雙金

  散 神穴丹 奪命散 萬金散 返魂丹 不驚丸 中分散 醒脾散 活脾散 乳香

  丸 蘇合香丸 抱龍丸 肥兒丸 墜痰丸 瀉青丸 抑青丸 抑肝散 瀉心散 導

  赤散 生犀散 祕旨安神丸 瀉黃散 瓜蔞湯 溫驚丸 人參理中丸 調中丸 張

  氏溫脾散 清心丸 安神丸 朮附湯 太乙保生丹 聚寶丹 金箔鎮心丸 烏蠍四

  君子湯 天南星散 烏沉湯 沉香散 蘇青丸 銀白散 黑附子湯 生附四君子湯

   辰砂膏 利驚丸 四物湯 黃連安神丸 牛黃清心丸 涼驚丸 擦牙通關散 至

  聖保命丹 大黃丸 十味安神丸 浴體法 塗䪿法 五色丸 斷癇丹 宣風散 褊

  銀丸 羌活膏 抱龍丸 天麻散 釣藤鉤飲 大青膏 溫白丸 牛黃丸 白餅子

  蛇黃丸 牛黃丸 妙聖丹 消風丸 祛風保安丸 比金丸 虎睛丸 清神湯 密陀

  僧散 蠍虎散 代赭石散 化風丹 茯神湯 酸棗仁丸 定志丸 養心湯 妙香散

   大黑龍丸 神聖牛黃奪命散 碧雲散

藝術典第四百四十九卷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九

小兒驚癇門五

方一

龍膽湯千金方下同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并諸驚癇,方悉主之。十歲已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 ,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此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鬾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加龍膽多少也。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兒加半兩。」 餘藥皆準此耳。

龍膽 釣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一作「茯神」 甘草各六銖 蜣螂二枚

大黃一兩。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兒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為三服;兒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為三服;兒生三十日至四十日,盡以五合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

大黃湯

治少小風癇,積聚腹痛夭矯,二十五癇。

大黃 人參 細辛 乾薑 當歸 甘皮各三銖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如棗許,日三。

白羊鮮湯

治小兒風癇,胸中有疾。

白羊鮮二銖 蚱蟬二枚 大黃四銖 甘草 釣藤皮 細辛各三銖 牛黃如大豆,四枚

蛇蛻皮一寸。

右八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日三。

若服已盡而癇不斷者,可更加大黃、釣藤各一銖,以水漬藥半日,然後煮之。

艾虎湯

治小兒驚。辟惡氣,以此湯浴之。

艾一斤, 虎頭骨一枚

右以水三斗,煮為湯浴。但須浴即煮用之。

茵芋圓

治「少小有風癇,至長不除,或遇天陰節變便發動,食飲堅強亦發,百脈攣縮,行步不正,言語不便者,服之永不發。」

茵芋葉 鈆丹熬 秦艽 釣藤皮炙 石膏 杜蘅 防葵各一兩 菖蒲 黃芩各一兩半 松蘿半兩 蜣蜋十枚 甘草三兩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三歲已下服五丸,三歲已上服七丸,五歲已上服十丸,十歲已上可至十五丸。」

鎮心圓

治小兒驚癇百病,鎮心氣。

《銀屑》十銖 水銀二十銖 真牛膽黃六銖

紫石英、 珍珠、 防葵、 鐵精各四分, 茯神、 茯苓三分, 遠志、 防己、 白斂、 雄黃、 人參、 芍藥各二分, 大黃六分。

右十六味,先以水銀和銀屑如泥,別治諸藥和丸,「二歲兒如麻子二丸,隨兒大小增之。」

一方無牛黃一味

丹參摩膏

治小兒驚癇發熱

丹參、 雷丸各半兩。 豬膏二兩。

右同煎七上七下,濾去滓,盛之。每以摩兒身上,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