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驚搐之證有五

驚搐一也,而有晨夕之分,表裡之異。身熱力大者為 「急驚;身冷力小者為慢驚;仆地無聲,醒時吐沫者為 癇,頭目仰視者為天弔,角弓反張者為痓」,治各不同 也。

搐搦瘈瘲輕重

其有搐搦反張,斜視,而牙關不緊,口無痰涎者,多是 外感或內傷夾驚而成,謂之「假搐」,非內生驚癇也。宜 參蘇飲、人參羌活散。

搐搦者。手足牽引。一伸一縮。即瘈瘲之甚者也。 《閻孝忠》曰:「似搐而不甚搐。此名瘈瘲。」

急驚初則搐搦俱作,久而搐住,只搦有急有緩,但只 肩動《瘈瘲》者,候之輕也,搐則盛也,搦又重也。

急驚風

急驚乃卒然得之,心受驚,肝主風,致筋脈搐搦。肝又 主筋,宜通心飲、瀉青丸、涼驚丸、大青膏。

急驚者,因聞不常之聲,或遇禽獸之吼,以致牙關緊 急,壯熱涎潮,竄視反張,搐搦顫動,口中熱氣,頰赤脣 紅,大小便黃赤,其脈浮數洪緊。蓋由內有實熱,外挾 風邪,心家受熱而積驚,肝家生風而發搐。肝風心火, 二臟交爭,血亂氣併,痰涎壅塞,所以百脈凝滯,關竅 不通,風氣蕃盛,而無所泄,故「暴烈」也。

治法通關截風,定搐去痰,其熱尚作,則當下之。一泄 已後,急須和胃鎮心,截風定搐,先與開關散、嚏驚散, 次與驅風膏、鎮心丸、鎮肝丸、錢氏安神丸、鎮驚丸、保 幼化風丹、靈神膏。痰盛宜抱龍丸、截風丸。鎮心安神, 宜金箔鎮心丸、寧心膏。

所謂溫驚丸、利驚丸、涼驚丸者,蓋虛則溫之,實則利 之,熱則涼之,是謂《活法》。

驚風形證不明,若言陰證,則渾身又溫,若作陽證,則 又不大搐,乃陰陽不分。宜用防風溫膽湯,下大驚丸、 小驚丸。

急驚先當定搐。搐由風也。風由熱也。搐既已作。方可 下熱退驚。熱若不退。驚亦不散。

急驚截風,定搐為要。風搐既定,次與下熱,去則無風, 散則不搐。

慢驚風

慢驚者,得於大病之餘,吐瀉之後,及過服寒涼藥,其 證眼慢騰騰或露睛,手足瘈瘲,面色青白,渾身四肢 冷,默默聲,其脈沉遲。用白朮散、益黃散加防風、冬瓜 仁煎服。

慢驚陰證,急驚陽證,傳來纔經吐瀉,便是「慢驚。」男子 以瀉得之為重,女子以吐得之為重。

慢驚純陰證,宜「烏蠍散。」陽證尚在,宜「蟬蠍散。」

方傳慢候,而尚有陽證,不必回陽,但與截風調胃,用 蟬蠍散、醒脾散。若手足冰冷,方可回陽,用硫黃、附子。 如腦、麝、銀粉、巴、硝輩,一切禁斷。

古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家怕瀉不怕驚。」如泄瀉不 止,且先治瀉,若便治風,則驚風愈甚。

瀉滑青者,防慢驚。蓋瀉青色者,乃夾驚木剋土也。 凡兒瀉出青色者,由脾土受肝木剋勝而見本質,由 其臟之虛寒,黃芪益黃散主之。 小兒慢驚,或吐利不止,變成虛風搐搦者,非風也,胃 氣欲絕故也。用來復丹五粒,研碎末,飲送下即效。 慢驚宜用溫驚丸、神效散、觀音散、全蠍觀音散、三味 天漿子散、補脾湯、保生丹、《延生丹》。參朮半夏湯。防風 丸。「銀白散。」

涎盛,宜「奪命散、雙金丸、南星飲。」

慢驚風不治證

似搐而不甚搐,似睡而精神慢,四肢與口中氣皆冷, 睡中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如鴉聲,此證已危,蓋脾胃 虛損也。

慢驚欲絕之時,虛痰上攻,咽喉引氣,呼吸麤大,脈來 浮數,是謂陰盛強陽,錯認以為陽氣已復,直與峻藥 下痰,痰隨藥下,藥隨痰絕,人人咎醫殺之,此不識覆 燈將絕之候,雖不下藥,亦無生意矣。

急慢驚風通治

宜備急丸、「牛黃抱龍丸、保命丹、『至聖保命丹、千金散、 星香散、朱粉散、奪命散、探生散』。」

慢脾風

「若見眼合。」即是脾風。

慢驚察視為要,眼睛昏定為重,竄視為重,四肢厥冷 為重,睛定不眨為重,雖眨不左右顧亦重,汗出如油 亦重,口面忽作黲黯色,至重眼在半合半開之間,乃 知陰氣所盛,傳入臟間,陽氣已虧,脾經屬陰,次第入 脾,故言慢脾風候。

慢驚其眼半開半合,則當預作慢脾風調理之。 慢脾風用藥,乃不得已也,其危如燈無油,漸見昏滅。 錢氏用金液丹與青州白丸子各半,研勻,飯飲薄荷 湯下一錢,此截風回陽也。

小兒頭雖熱,眼珠青白而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