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4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肇端於此。故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為先,而血之 所主,在古方書皆言「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故凡傷 心傷脾傷肝者,均能為經脈之病。又曰:「腎為陰中之 陰,腎主閉藏;肝為陰中之陽,肝主疎泄。」二臟俱有相 火,其系上屬於心,故心火一動,則相火翕然從之,多 「致血不靜而妄行。」此固一說,然相火動而妄行者有 之,由火之盛也,若中氣脫陷,及門戶不固而妄行者 亦有之,此由脾腎之虛,不得盡言為火也。再如「氣道 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滯也,若精血敗而不行者 亦有之,此由真陰之枯竭,其證極多,不得誤以為滯 也。」是固心、脾、肝、腎四臟之病,而獨於肺臟多不言及, 不知血之行與不行,無不由氣。如《經脈別論》曰:「飲入 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 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行 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此言由胃達脾,由脾達肺,而後 傳布諸經。故血脫者當益氣,血滯者當調氣。氣主於 肺,其義可知。是皆諸經之當辨者如此,然其微甚本 末,則猶有當辨者。蓋其病之肇端,則或由思慮,或由 鬱怒,或以積勞,或以六淫飲食,多起於心肺肝脾四 臟,及其甚也,則四臟相移,必歸脾腎。蓋陽分日虧,則 飲食日減,而脾氣胃氣竭矣;陰分日虧,則精血日涸, 而衝任腎氣竭矣。故予曰:「陽邪之至,害必歸陰;五臟 之傷」,窮必及腎,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療之要著。故凡 治經脈之病,或其未甚,則宜解初病而先其所因,若 其已劇,則必計所歸而專固其本。甚至脾腎大傷,泉 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斷絕,此其枯竭已 甚也。昧者猶云積血而通之破之,禍不旋踵矣。 凡經行之際,大忌寒涼之藥,飲食亦然。

經不調

經,血為水穀之精氣,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 入於脈也。凡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 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以灌溉一身。在男子則化 而為精,婦人則上為乳汁,下歸血海,而為經脈。但使 精血無損,情志調和,飲食得宜,則陽生陰長,而百脈 充實,又何不調之有?苟不知慎,則七情之傷為甚,而 「勞倦次之。又或為慾不謹,強弱相陵,以致衝任不守 者,亦復不少。此外則外感內傷,或醫藥誤謬,但傷營 氣,無不有以致之。凡人有衰弱多病,不耐寒暑,不勝 勞役,雖先天稟弱者常有之。然有以氣血方長而縱 情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為斲喪,致傷生化之源,則 終身受害。此未病之先,所當深察而」調之者也。若欲 調其既病,則惟虛實陰陽四者為要。丹溪曰:「先期而 至者,血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王子亨曰:陽太過 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 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盛衰所致,是固不調之 大略也。然先期而至,雖曰有火,若虛而挾火,則所重 在虛,當以養營安血「為主。矧亦有無火而先期者,則 或補中氣,或固命門,皆不宜過用寒涼也。後期而至 者,本屬血虛,然亦有血熱而燥瘀者,不得不為清補; 有血逆而留滯者,不得不為疏利。」總之,調經之法,但 欲得其和平,在詳察其脈證耳。若形氣脈氣俱有餘, 方可用清用利,然虛者極多,實者極少,故調經之要, 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 二者,則盡善矣。若營氣本虛,而不知培養,則未有不 日枯而竭者,不可不察也。」

辨血色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虛實,亦可以察寒熱。若血濃 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 之易知者也。」至於紫黑之辨,其證有如冰炭,而人多 不解,誤亦甚矣。蓋紫與黑相近,今人但見紫色之血, 不分虛實,便謂內熱之甚,不知紫赤鮮紅,濃而成片 成條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內熱。紫而兼黑,或散或 「薄,沉黑色敗者,多以真氣內損,必屬虛寒。由此而甚, 則或如屋漏水,或如腐敗之宿血,是皆紫黑之變象 也。」此肝脾大損,陽氣大陷之證,當速用甘溫,如理陰 煎、理中湯、歸脾湯、四味回陽飲、補中益氣湯之類,單 救脾土,則陷者舉,脫者固,元氣漸復,病無不愈。若盡 以紫色作熱證,則無不隨藥而斃矣。凡腸澼便血之 屬。無不皆然。學者於此。最有不可忽者。

血枯經閉

血枯之與血隔,本自不同。蓋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 也。阻隔者,因邪氣之隔滯,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因衝 任之虧敗源斷其流也。凡婦女病損,至旬月半載之 後,則未有不閉經者,正因陰竭,所以血枯。枯之為義, 無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欬嗽,或以血 熱,或以飲食減少,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無脹無痛, 無阻無隔,而經有久不至者,即無非血枯經閉之候。 欲其不枯,無如養營;欲以通之,無如充之。但使雪消 則春水自來,血盈則經脈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 阻之者。奈何今之為醫者,不論有滯無滯,多兼開導 之藥。其有甚者,則專以桃仁、紅花之類通利為事。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