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4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梅抽。」此言經水未行之時,血海正滿,子宮未開,不能 受精,以成其娠。經水既行,則子宮開,血海淨,斯能受 其精矣。昨日,謂兩日半後也。子午謂陰陽初動之始, 即復、《姤》二卦,非二時也。經止後一日、三日、五日,得奇 數,為陽,必生男,故曰「丹桂成。」二日四日六日得偶數, 為陰,必生女,故曰「白梅抽。」七日之後,子宮復閉,不成 娠矣。

訣曰:「玉湖須淺泛,重載卻成憂。陰血先參聚,陽精向 後流,血開包玉露,平步到瀛洲。」淺泛者,即《素女論》所 謂九淺一深之法也。蓋男女交媾,淺則女美,深則女 傷,故云「重載即成憂」矣。陰血先聚,陽精後衝,則血開 裹精而成男;陽精先至,陰血後參,則精開裹血而成 女。即斷《易·天元賦》所謂「陽包陰則桂庭添秀,陰包陽」 則桃洞得仙也。

訣曰:「從斯相暫別,牛女隔河遊。二月花開發,方知喜 氣優。好事當傳與,讒言莫妄綢。」此言種子之後,男子 別寢,不可再交,蓋精血初凝,恐再衝擊也。故古者婦 人有娠,即居側室,以養其胎氣也。二月即次月也。前 月經行,協期種玉,次月經斷,真有娠矣。當此之時,胎 教之法,不可不講,故常使之聽美言,見好事,聞詩書, 操弓矢,淫聲邪色,不可令其見聞也。

箴曰:「月事初下,謂之紅鉛。三十時足,佳期不愆。舊污 既去,新癸未生。子宮正開,玉種藍田。陽道剛健,交接 勿煩。勿令氣忤,必使情懽。陽偶陰和,雨順風恬。芳花 結子,丹桂森森。」

種子,須得天德月德合三合六合,益後續世日吉。正 月丁壬,丙辛建成收,開、閉;二月申巳,甲己建平定危 成;三月丁壬建執成收,開;四月辛丙,庚乙建平滿成, 開;五月亥寅,丙辛建成收,除;六月甲己建除滿成,開; 七月癸戊,丁壬建危成,收;八月寅亥,庚乙建危成,除; 九月丙辛建執破危成;十月乙庚,甲己建平成,閉;十 一月巳申丁壬,建除執破成。十二月庚乙,建成開閉。 外建成開閉俱合天喜必合益後續世在內

《易·繫辭》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誠哉是言也。男女胥悅,陰陽交通,而肧胎結矣。嘗觀 《周頌》云:「思媚其婦,有依其士。」則夫婦親愛之情,雖在 田野,未之忘也。故於衽席之間,體雖未合,神已先交, 陽施陰受,血開精合,所以有子。苟夫媚其婦而女心 未愜,則玉體纔交,瓊漿先吐,陽精雖施,而陰不受矣。 婦依其夫而士志或異。則桃浪徒翻。玉霜未滴。陰血 雖開而陽無入矣。陰陽乖離。成天地不交之否。如之 何其能化生萬物哉。

求子之法,須察婦人經水畢四旺日之後,子宮方開, 可以交合而有子。春甲乙寅卯日,夏丙丁巳午日,秋 庚辛申酉日,冬壬癸亥子日,四季戊己辰戌丑未日, 如不值其日,取四旺時行之。

《養生經》云:「交合之時,女有五傷之候。一者,陰戶尚閉 不開,不可強刺,強刺則傷肺。二者女興已動欲男,男 或不從,興過始交則傷心,傷心則經不調。三者,少陰 而遇老陽,玉莖不堅,莖舉而易軟,雖入不得搖動,則 女傷其目,必至於盲。四者女經水未盡,男強逼合,則 傷其腎。五者男子飲酒大醉,與女子交合,莖物堅硬」, 久刺之不止,女情已過,陽興不休,則傷腹,五傷之候。 欲求子者,交合之時,不可不慎也。

男女未交合之時,男有三至,女有五至,男女情動,彼 此神交,然後行之,則陰陽和暢,精血合凝,有子之道 也。若男情已至而女情未動,則精早泄,謂之孤陽;女 情已至而男情未動,女興已過,謂之寡陰。《玉函經》云: 「孤陽寡陰即不中,譬取鰥夫及寡婦」,謂不能生育也。 男有三至者,謂陽道奮昂而振者,肝氣至也;壯大而 「熱者,心氣至也;堅勁而久者,腎氣至也。三至俱足,女 心之所悅也。若痿而不舉者,肝氣未至也,肝氣未至 而強合,則傷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壯而不熱者, 心氣未至也,心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其血,其精清冷 而不煖也。堅而不久者,腎氣未至也。腎氣未至而強 合,則傷其骨,其精不出,雖出亦少矣。」此男子之所以 求子,貴清心寡慾,以養肝、心腎之氣也。若夫女子有 五至者:「面上赤起,眉靨乍生,心氣至也;眼光涎瀝,斜 視送情,肝氣至也;低頭不語,鼻中涕出,肺氣至也;交 頸相偎,其身自動,脾氣至也;玉戶開張,瓊液浸潤,腎 氣至也。」五氣俱至,男子方與之合,而行《九一》之法,則 情洽意美,其候亦有「五也:嬌吟低語,心也;合目不開, 肝也;咽乾氣喘,肺也;兩足或曲或伸,仰臥如屍,脾也; 口鼻氣冷,陰戶瀝出沾滯,腎也。有此五候,美快之極。 男子識其情而採之,不惟有子,且有補益之助。 男女交媾之際,更有避忌,切須慎之。若使犯之,天地 奪其壽,鬼神殃其身,又恐生子不肖不壽之類。謹守 戒禁,可以」長生。所忌之要,備述於後。

天地震動, 卒風暴雨, 雷電交作, 晦朔弦朢, 月煞日破, 大寒大暑, 日月薄蝕, 神佛生辰, 庚申甲子, 本命之日, 三元八節, 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