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六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四十七

  傷寒門十三

  陶華全生集身體痛 動氣 口渴 口燥舌乾 吐血 衄血 畜血 嘔吐

   乾嘔 噦噫氣 呃逆 胸脅滿 結胸 心下痞 自利 便膿血 讝語 鄭聲 懊

  憹 發斑 發黃

藝術典第三百六十七卷

醫部彙考三百四十七

傷寒門十三

《明陶華全生集》

身體痛

身體痛者,雖曰太陽,表邪未解,又有溫經發汗之不 同。如發熱惡寒,頭疼,身體痛,脈浮緊,無汗,屬太陽表 證,冬用麻黃湯發汗,餘月沖和湯汗之。有汗脈浮緩, 身體痛者,亦表證也,冬用桂枝湯,餘月加減沖和湯。 少陰身體痛,或吐利,手足冷者,四逆湯。有陰證,下利, 或嘔吐,身體痛,發熱,脈沉遲,先救裏,用四逆湯,後救 「表用桂枝湯。」或陰證厥冷下利,脈沉,身體痛如被杖, 嘔逆者,茱萸四逆湯溫之。陽證發汗後,身體痛,脈沉 遲,桂枝芍藥人參湯。一身盡痛,發熱面黃,熱結在裏, 小便自利,大便或祕,此為畜血證,輕則犀角地黃湯, 重則桃仁承氣湯。大抵傷寒煩熱身疼,即是熱疼,汗 出則解,醫當識此。無熱吐利身疼,即是虛寒,溫之則 愈,勿令悮也。 凡風濕一身盡痛,身重不可轉側,中濕亦身重而疼, 俱小便不利,五苓散加羌活、蒼朮利之。霍亂則吐瀉 作而身體痛,脈沉者,桂枝湯。表裏俱寒,則下利清穀, 身疼痛,先救裏,四逆湯,後救表,桂枝湯。又有勞倦亦 身體疼痛,則脈虛困甚也,用補中益氣湯加羌活蒼 朮桂枝湯不愈,又用人參養榮湯加羌活、桂枝、芍藥。 若身熱自汗身疼痛者,屬陽明有風也,用葛根解肌 湯加羌活、防風、桂枝、芍藥治之。有血虛發熱,身疼痛, 脈浮數無力者,用四物湯加羌活、知母、黃蘗。痰證亦 有身疼痛者,治在「痰證類傷寒」條下,故不錄於此。

動氣

凡病人有動氣者,即氣痛也。臟氣不調,築築然跳動, 隨所主而形見於臍之左右上下也。其人必先痞氣, 而後感於傷寒,醫人不知患者有痞積在內,妄施汗 下之法,致動其氣,故曰動氣。凡治不可輕舉之也。 若治傷寒,須問病人臍之上下左右有動氣否?但言 有此,以手按其處,牢而若痛,築築動氣者是也,便不 可「汗下。動氣在左,若汗之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先防風白朮牡蠣湯,汗止則小建中湯,不可下,下之 則腹內拘急,食不下,動氣更劇,身雖熱,反欲倦,先宜 甘草乾薑湯,後與小建中湯。動氣在右,不可汗,汗之 則衄,心煩,飲水則吐,先宜五苓散,後與竹葉石膏湯, 不可下,若下之,津液枯竭,咽燥鼻乾,頭眩心悸,宜人 參白虎湯加川芎。動氣在上,不可汗,汗之則氣上衝 心,宜李根湯;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熱汗自出, 欲得水自濯也,宜竹葉湯。」「動氣在下,不可汗,汗之則 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疼,目運惡寒,食則反吐,先宜 大橘皮湯,後與小建中湯;不可下,下之則腹滿,下利 清穀,心痞頭眩,宜甘草瀉心湯。」可見傷寒以看外證 為當者,蓋不待脈可見,必待問證而可得也。又有腎 臟之氣內虛,水結不散,氣與水搏,即發奔豚,以其走 動衝突,如奔豚之狀,皆不宜汗下,通宜理中加桂枝 去白朮,緣白朮燥腎閉氣,故去之,桂能泄奔豚,故加。 然而獨不言當臍有動氣者,是可以不言而喻也。左 右上下,尚不宜汗。況中州乎。

動氣。俱用理中湯去白朮。加桂枝。又一法用缺二字桂 枝湯亦良。二法須看有熱無熱。

口渴

渴者,裏有熱也。津液為熱邪所耗,分六經治之。太陽 標熱在表則無渴,邪熱入膀胱之本則煩渴。脈浮數, 小便不利,五苓散利之,不可與白虎湯。太陽病發渴, 表未解,心下有水氣,小青龍去半夏加䒷蔞、天花粉。 太陽病服桂枝湯,汗出後,煩渴甚者,白虎湯。太陽病, 身熱惡風,手足溫,脅痛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 粉。《經》云:太陽證無汗喜渴,忌白虎。凡陽明經病,脈長 而微洪,標熱無汗而渴,葛根解肌湯。若陽明病傳熱 於胃,本熱惡熱,自汗面赤讝語,發渴飲水,脈洪數者, 人參白虎湯加天花粉、黃連。若陽明本熱內實,或蒸 蒸內熱,或潮熱大渴,飲水不止,讝語,揭去衣被,或發 斑黃狂亂,或成大結胸,舌上燥胎,大便不通。脈沉數 者。三承氣湯。量輕重選用。若內熱未實。且未可下。宜 白虎湯合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黃連。

若陽毒證,目赤脣焦,鼻如煙煤,發黃狂亂,罵詈叫喊, 大渴飲水不止,舌胎乾燥,內實,或下利赤黃,脈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