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更有煩疼、煩悶、煩渴、虛煩,皆以煩為熱也。有不煩 而躁者,為怫怫然便作躁悶,此為陰盛隔陽也。雖大 躁,欲於泥水中臥,但飲水不得入口者是矣。所謂煩 躁者,謂先煩漸至躁也。所謂躁煩者,謂先發躁而迤 邐復煩者也。煩躁之由,又為不同。有邪氣在表而煩 躁者,有邪氣在裡而煩躁者,有因火劫而煩躁者,有 陽虛而煩躁者,有陰盛而煩躁者,皆不同也。《經》曰:「當 汗不汗,其人煩躁。太陽中風,脈浮而緊,不汗出而煩 躁,大青龍湯主之。」是邪氣在表而煩「躁者也。病人不 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此有燥屎也,是 邪氣在裡而煩躁者也。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 人必躁。太陽病,二日反躁,火熨其背,令大汗出,大熱 入胃。煩躁者,火劫令煩躁者也。陽微發汗,躁不得眠, 與之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 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及發汗,若下之,病仍不去,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陽虛煩躁者也。「少陰病吐利,手足冷,煩躁欲死者,吳 茱萸湯主之。」陰盛而煩躁者也。諸如此者,證之常也, 非逆也。設或結胸證悉具,煩躁者死。發熱下利,厥逆, 躁不得臥者死。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少陰病, 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少陰病五 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是數者,又皆為不 治之證。嗚呼!煩躁為常有之疾,復有諸不治之證,臨 病者之側,又當熟審焉。

懊憹

傷寒懊憹,何以明之?懊者,懊惱之懊,憹者鬱悶之貌, 即心中懊懊,惱惱煩煩,憹憹,鬱鬱然不舒暢,憒憒然 無奈,比之煩悶而甚者懊憹也。由下後表中陽邪,乘 虛內陷,鬱而不發,結伏於胸心之間,故如是也。經曰: 表未解,醫先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又 曰:下之益煩,心中懊憹如饑。即是陽氣內陷,為諸懊 憹也。其治之法,或吐之,或下之。若發汗吐下後,虛煩 不得眠,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與陽明病下之, 其外有熱,手足溫而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 頭汗出,二者為邪熱鬱於胸中,當須梔子豉湯吐之, 以湧其結熱也。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 燥屎者,與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發 黃。二者為邪熱結於胃中,當須大承氣、茵陳湯攻之, 以滌其內熱也。識諸此者,吐下之不差,湯劑之適當, 則無不愈者。一或當汗反吐,療熱以溫,則變證百出, 斑出黃生者多矣。

舌上胎

傷寒舌上胎。何以明之?舌者心之官,法應南方火,本 紅而澤。傷寒三四日已後,舌上有膜,白滑如胎,甚者 或燥或澀,或黃或黑,是數者,熱氣淺深之謂也。邪氣 在表者,舌上即無胎,及邪氣傳裡,津液結搏,則舌上 生胎也。寒邪初傳,未全成熱,或在半表,或在半裡,或 邪氣客於胸中者,皆舌上胎白而滑也。《經》曰:「舌上如 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邪初傳入裡者也。陽明 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 湯,是邪氣在半表半裡者也。陽明病,若下之,則胃中 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是邪客於胸中者也。臟結宜若可下,舌上胎滑者,則 云不可攻也。是邪未全成熱,猶帶表寒故也。及其邪 傳為熱,則舌之胎不滑而澀也。經曰:傷寒七八日不 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 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熱耗津液, 而滑者已乾也。若熱聚於胃,則舌為之黃,是熱已深 也。《金匱要略》曰: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若舌上色 黑者,又為熱之極也。《黃帝鍼經》曰:「熱病口乾舌黑者 死。」以心為君主之官,開竅於舌。黑為腎水,見於心部, 心者火,腎者水,邪熱已極,鬼賊相刑,故知必死。觀其 口舌,亦可見其逆順矣。

衄血

傷寒衄者,何以明之?鼻中血出者是也。雜病衄者,責 熱在裡;傷寒衄者,責熱在表。何以言之?《病源》曰:「心主 血,肝藏血,肺主氣,開竅於鼻。血得熱則散,隨氣上從 鼻中出,則為衄。」是雜病者,責在裡熱也。經曰:傷寒脈 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宜麻黃湯。傷寒不大便六七 日,頭痛有熱者,與小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 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以此 觀之,是傷寒衄者,責其表熱也。《千金翼》曰:「吐血有三 種,一曰肺疽,二曰傷胃,三曰內衄。」既吐血家謂之內 衄,則其鼻中出血者,可謂之外衄,是經絡之血妄行 也。經絡熱盛,陽氣擁重,迫血妄行出於鼻,則為衄。經 曰: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 重故也。又曰:「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言衄為經 中陽盛也。凡傷寒脈浮,鼻中燥,口燥,但欲漱水,不欲 嚥者,是欲衄也。《經》曰:陽明病,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又有不應發汗而強發汗,因致衄者。《經》曰:少陰病,但 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