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絡,格塞心竅,故發則旋暈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視, 手足搐搦,腰脊強直,食頃乃甦。此倏病倏已者,由氣 之倏逆倏順也。故治此當察痰、察氣之甚者而先治 之。至若火之有無,又當審其脈證,而兼為之治也。

《論治》

氣滯者,宜排氣飲、大和中飲、四磨飲,或牛黃丸、蘇合 丸、《集成》潤下丸之類主之。

痰盛者,宜清膈飲、六安煎、二陳湯、橘皮半夏湯,或「抱 龍丸、硃砂滾痰丸」之類主之。

痰兼火者,宜清膈飲、硃砂安神丸、丹溪潤下丸之類 主之。痰逆氣滯甚者,必用吐法,吐後隨證調理之。 癲癇證無火者多,若無火邪,不得妄用涼藥,恐傷脾 氣,以致變生他證。且復有陰盛陽衰,及氣血暴脫而 絕無痰火氣逆等病者,則凡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 補等湯,或乾薑、桂、附之類,皆所必用,不得謂癲癇盡 屬實邪,而概禁補劑也。若真陰大損,氣不歸根,而時 作時止,昏沉難愈者,必用紫河車丸,方可奏效。 其有虛中挾實,微兼痰火不清,而病久不愈者,《集驗》 龍腦安神丸,最得其宜,隨證增減,可為法也。

《痴獃證治》

痴獃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鬱結,或以不遂,或以思 慮,或以疑貳,或以驚恐,而漸致痴獃。言辭顛倒,舉動 不經,或多汗,或善愁,其證則千奇萬怪,無所不至。脈 必或弦或數,或大或小,變易不常,此其逆氣在心,或 肝膽二經,氣有不清而然。但察其形體強壯,飲食不 減,別無虛脫等證,則悉宜服「蠻煎」治之,最穩最妙。然 此證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氣元氣之強 弱。待時而復。非可急也。

凡此諸證,若以大驚猝恐,一時偶傷心膽,而致失神 昏亂者,此當以速扶正氣為主,宜七福飲,或「大補元 煎」主之。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治法》

癲癇之證,多因氣虛有痰,一時如暴風疾雨,猝然而 倒,口吐白沫,作牛羊馬聲,種種不同,治之不得法,往 往有死者。吾今留一方,名「祛痰定癲湯。」人參、茯神、半 夏各三錢,白朮、白芍各五錢,甘草、附子、陳皮、菖蒲各 一錢,水煎服。此方參、朮、茯、芍皆健脾平肝之聖藥,陳 皮、半夏、甘草不過消痰和中,妙在用附子、菖蒲以起 「心之迷,引各藥直入心竅之中,心清則痰自散,而癲 癇自除矣。」既不耗氣,又能開竅,安有死法哉。 更有羊癲之證,忽然臥倒,作羊馬之聲,口中吐痰如 湧者,痰迷心竅,因寒而成,感寒則發也。方用人參半 夏山藥各三錢白朮一兩茯神薏仁各五錢肉桂附 子各一錢水煎服。此方助其正氣以生心血,又加桂 附以祛寒邪,加半夏以消痰,逐去其水,自然氣回而 癲止也。一劑全愈,永不再發,幸珍視之毋忽。羊癲證 得之小兒之時居多,內傷脾胃,外感風寒,結成在胸 膈之中,所以一遇風寒,便發舊痰。今純用補正之藥, 不盡祛痰,轉能去其病根也。若作風痰治之,雖亦奏 功,終不能止而不發也。

治牛馬之癲,雖與羊癲同治,而證實各異。方用人參 三兩,白朮五兩,陳皮三錢,生南星、半夏、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錢,為末,蜜為丸,須病發前服之,永不再發。蓋 健其胃氣,自不生痰,況又佐之祛痰斬關之將乎。若 羊癲之人,亦先以此方治之,亦自愈人病來如作牛 馬聲,即牛馬癲也。大約羊癲小兒居多,牛馬癲大人 居半也。

千金治癇方

治五癲

銅青 雄黃 空青另研 《東門土》雞頭 水銀, 茯苓, 豬苓, 人參, 白芷, 石長生, 白蘞, 白薇各一兩, 卷柏, 烏扇各半兩 硫黃一兩半

右十五味,為末,以青牛膽和,著銅器中,於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藥成丸如麻子。先食服三十丸,日再夜一。

虎睛丸

治「濕癲掣瘲,口眼張大,口出白沫,或作聲,或死不知人。」

虎睛一具,酒浸一宿,炙 鬼箭羽 露蜂房二分 獨活 遠志 細莘 貫眾 麝香 白蘞一作白薇 升麻 白蘚皮各三兩, 牛黃, 防風, 秦艽, 防葵, 龍齒, 黃芩, 雄黃 山茱萸, 防己 白茯苓, 鐵精 鬼臼, 乾地黃。一作乾薑 人參、 大黃、 銀屑各四分, 蛇蛻一尺, 茯神、 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