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六

  癲狂門二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論治 傷寒發狂

  陳士鐸石室祕籙癲病治法 呆病治法 狂病治法

  方芎藭酒 續命風引湯 鴟頭丸 又方 抱膽丸 五邪湯 九精丸 甘遂散 瀉

  心湯 引神歸舍丹 祕方半夏丸 人參琥珀丸 寧志丸 蘂珠丸 天門冬煎 生鐵

  落飲 朱砂丸 來甦膏 洗心散 寧志膏 靈苑辰砂散 祛風一醉散 防己地黃湯

   牛黃膏 人參散 茯神散 金箔丸 鎮心丸 五苓散 補心丹 控涎丹 牛黃瀉

  心湯 薯蕷丸 雄雌丸 又方 白金丸 壽星丸 桃核承氣湯 抵當丸 葶藶苦酒

  湯 陽毒升麻湯 大黃散 梔子仁湯 三一承氣湯 黃連解毒湯 加減小續命湯

  一醉膏 當歸承氣湯 鵲石散 防風黃連湯 調胃承氣湯 乾薑附子湯 二白丸

  碧霞丹 牛黃清心丸 寧志化痰湯 清心養血湯 河車丸 開迷散 防風通聖散

  祛風至寶丹 鬱金丸 黃石散 清心湯 抱膽丸 五膽丸 奪命丹 牛黃丸 烏巴

  丸 正心湯 清心丸 金銀定志湯 琥珀茯苓膏 歸神丹 大補元煎 大和中飲

  七福飲 二陰煎 六安煎 排氣飲 抽薪飲 清膈煎 服蠻煎 玉泉散

藝術典第三百十六卷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六

癲狂門二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證》

癲狂之病,病本不同。狂病之來,狂妄以漸,而經久難 已。癲病之至,忽然僵仆,而時作時止。狂病常醒,多怒 而暴;癲病常昏,多倦而靜。由此觀之,則其陰陽寒熱, 自有冰炭之異。故《難經》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義可 知也。後世諸家,有謂癲狂之病,大概是熱,此則未必 然也。此其形氣脈氣,亦自有據,不可不辨察陰陽,分 而治之。

癲即癇也。觀《內經》所言癲證甚詳,而癇則無辨。即此 可知後世有癲癇、風癇、風癲等名,所指不一,則徒滋 惑亂,不必然也。又如《別錄》所載五癇,曰馬癇、牛癇、豬 癇、羊癇、雞癇者,即今人之謂羊癲、豬癲也。此不過因 其聲之相似,遂立此名。可見癲、癇無二,而諸家於癲 證之外,又有癇證,誠屬牽強,無足憑也。又《千金方》有 風癇、驚癇、食癇。及陰癇陽癇之說。皆所當辨。

《論治》

凡狂病多因於火,此或以謀為失志,或以思慮鬱結, 屈無所伸,怒無所洩,以致肝膽氣逆,木火合邪,是誠 東方實證也。此其邪乘於心,則為神魂不守;邪乘於 胃,則為暴橫剛強。故治此者,當以治火為先,而或痰 或氣,察其甚而兼治之。若止因火邪,而無脹閉熱結 者,但當清火,宜「抽薪飲、黃連解毒湯」、三補丸之類主 「之。若水不制火,而兼心腎微虛者,宜硃砂安神丸,或 服蠻煎」、二陰煎主之。若陽明火盛者,宜白虎湯、玉泉 散之類主之。若心脾受熱,叫罵失常,而微兼閉結者, 宜清心湯、涼膈散、三黃丸、當歸龍薈丸之類主之。若 因火致痰者,宜清膈飲、抱龍丸、生鐵落飲主之,甚者 宜滾痰丸。若三焦邪實熱甚者,宜大「承氣湯下之。若 痰飲壅閉,氣道不通者,必須先用吐法,并當清其飲 食。」此治狂之要也。

癲病,多由痰起。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 絡,格塞心竅。故發則旋暈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視, 手足搐搦,腰脊強直,食頃乃甦。此其倏病倏已者,正 由氣之倏逆倏順也。故治此者,當察痰察氣,因其甚 者而先治之。若火之有無,又當審其脈證,而兼為之 治也。氣滯者,宜排氣飲、大和中飲、四磨飲,或牛黃丸、 蘇合丸、集成潤下丸之類主之。痰盛者,宜清膈飲、六 安煎、二陳湯、橘皮半夏湯,或抱龍丸、硃砂滾涎丸之 類主之。兼痰兼火者,宜清膈飲、硃砂安神丸、丹溪潤 下丸之類主之。痰逆氣滯之甚者,必用吐法,吐後隨 證調理之。

癲癇證,無火者多,若無火邪,不得妄用涼藥,恐傷脾 氣,以致變生他證。且復有陰盛陽衰,及氣血暴脫,而 絕無痰火氣逆等病者,則凡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 補等湯,或乾薑、桂、附之類,皆所必用,不得謂癲癇盡 屬實邪,而概禁補劑也。若真陰大損,氣不歸根,而時 作時止,昏沉難愈者,必用紫河車丸,方可奏效。其有 虛中挾實。微兼痰火不清。而病久不愈者。《集驗》龍腦 安神丸。最得其宜。隨證增減。可為法也。

痴獃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鬱結,或以不遂,或以思 慮,或以疑貳,或以驚恐,而漸致痴獃。言辭顛倒,舉動 不經,或多汗,或善愁,其證則千奇萬怪,無所不至。脈 必或弦或數,或大或小,變易不常,此其逆氣在心,或 肝膽二經,氣有不清而然。但察其形體強壯,飲食不 減,別無虛脫等證,則悉宜服「蠻煎」治之,最穩最妙。然 此證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氣元氣之強 弱,待時而復,非可急也。凡此諸證,若以大驚猝恐,一 時偶傷心膽,而致失神昏亂者,此當以速扶正氣為 主,宜七福飲或大補元煎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