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三

  厥門二

  李杲十書傷寒四逆厥辨

  朱震亨心法厥逆

  羅天益衛生寶鑑厥逆

  李梴醫學入門總論 蚘厥 陰厥 陽厥 外感寒暑 內傷七情 臟厥

   酒色所致 尸厥 治法

  李中梓醫宗必讀傷濕 陰證 陰毒 陰證似陽

  王肯堂證治準繩總論

  趙獻可醫貫血厥 諸厥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經義 論證 論治 陰陽二厥 蚘厥

  陳士鐸石室祕籙

藝術典第三百十三卷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三

厥門二

《元李杲十書》

《傷寒四逆厥辨》

成無己註:「《傷寒論》有云:四逆者,四肢不溫也。厥者,手 足冷也。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傳到太陰,手足 自溫。至少陰,則邪熱漸深,故四肢逆而不溫;及至厥 陰,則手足厥冷,是又甚於逆。」經曰:「少陰病,四逆,其人 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 逆散主之。」方用柴胡、枳實、芍藥、甘草。四者皆寒冷之 物,而專主四逆之疾,是知四逆非虛寒之證也。四逆 與厥,相近而非。《經》曰:「諸四逆、厥者,不可下。」是四逆與 厥有異也。吁!斯言也,所謂彌近理而大亂真者歟!竊 嘗考之仲景言四逆與厥者非一,或曰四逆,或曰厥, 或曰厥逆,或曰厥冷,或曰厥寒,或曰手足逆冷,或曰 手足厥逆,或曰手足厥冷,或曰手足厥逆冷,細詳其 義,俱是言寒冷耳。故厥逆二字,每每互言,未嘗分逆 為不溫,厥為冷也。然四肢與手足,卻有所分,其以四 字加於「逆」字之上者,是通指手足臂脛以上言也。其 以「手足」二字加於厥逆、厥冷等之上,及無手足二字 者,是獨指手足言也。既曰不溫即為冷矣,尚何異乎? 仲景所謂諸四逆厥者,不可下。蓋以四逆為四肢通 冷,厥為手足獨冷,而臂與脛以上不冷耳,不謂逆厥 有不溫與冷之別也。故又曰:厥者,手足逆冷是也。以 「逆冷」二字釋「厥」字,足見逆即厥,厥即逆也。故《字書》曰: 「厥者,逆也。」雖然逆厥雖俱為寒冷,而卻有陰陽之殊 焉。熱極而成逆厥者,陽極似陰也。寒極而成逆厥者, 獨陰無陽也。陽極似陰,固用寒藥;獨陰無陽,固用熱 藥。仲景以四逆散寒藥治四逆一條,此陽極似陰之 四逆也。其無四逆湯熱藥治四逆之條者,安知其非 本有而失之乎?且四逆湯之名,由四肢之冷而立也。 今以四逆湯治手足厥冷,豈非逆厥之不異乎?既以 四逆為四肢不溫,厥為手足獨冷,何故不名治厥之 藥為四厥湯乎?成氏於四逆散治四逆條下,謂四逆 為熱邪所為,及《方明理論》謂四逆非虛寒之證矣。至 於少陰病死證二條下,卻謂四逆為寒甚,若此者,得 不自悖其說乎?是知四逆亦猶厥之有寒有熱,固不 可謂四逆專為邪熱所作也。但四肢通冷,比之手足 獨冷,則有間爾。故仲景曰:「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 死。」又曰:「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 者,死。」又曰:「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 萸湯主之。」此三條者,二為死,一為可治。雖通由諸證 兼見而然,然死者以四逆言,可治者以厥冷言,則亦 可見四逆與手足厥冷之有輕重淺深矣。夫四肢通 冷,其病為重;手足獨冷,其病為輕。雖婦人小子亦能 知之。成氏乃謂「厥甚於逆何邪?」若能知四逆厥之所 以異者,在於獨指手足言,與兼指臂脛以上言,則不 勞創為不溫與冷之曲說,而自然貫通矣。

《朱震亨心法》

厥逆

厥逆,乃手足因氣血逆而冷也,因氣虛為主。有因血 虛,氣虛脈細,血虛脈大,熱厥脈數,外感脈沉實,有痰 脈弦。因痰者用白朮、竹瀝,氣虛四君子,血虛四物。熱 厥用承氣,外感用雙解散,加薑汁酒。有陰厥陽厥,陰 衰於下則熱,陽衰於下則寒者。又有手足痲者,屬氣 虛。手足木者,有濕痰死血。十指痲木,是胃中有濕痰 死血。

厥者,甚也,短也,逆也,手足逆冷也。其證不一,散之方 書者甚多。今姑撮大概,且如寒熱厥逆者,則為陰陽 二厥也。陽厥者,是熱深則厥,蓋陽極則發厥也。不可 作陰證而用熱藥治之,精魂絕而死矣。急宜大小承 氣湯,隨其輕重治之。所謂陰厥者,始得之身冷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