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汗微出便好。」要初寒而作,如單熱不寒,散步而呵向 東,六次。如燥結須睡平仰上,定其心志,舌托上齶,嚥 津液入肺經即愈。

醫案

《儒門事親》曰:「故息城一男子病瘧,求治於戴人。診兩 手脈皆沉伏而有力,內有積也,此是肥氣。病者曰:『左 脇下有肥氣,腸中作痛,積亦痛,形如覆杯,間發,止今 已三年,祈禳避匿,無所不至,終不能療。戴人曰:『此痎 瘧也。以三花神祐丸五七十丸,冷水送下,過五六行, 次以冷水止之。冷主收斂故也。濕水既盡,一二日煎』』」 白虎湯作頓啜之。瘧猶不愈。候五六日吐之。以常山 散去冷痰涎水六七次。若漿。次以柴胡湯和之。間 用「妙功丸」磨之。瘧悉除。

一書生病瘧,間日一作,及秋試之日,乃瘧之期。書生 憂甚,誤以蔥蜜合食,大吐涎數升,瘀血宿食皆盡。同 室驚畏,至來日入院,瘧亦不發,此偶得吐法耳。 《東垣十書》曰:僉憲詹公,禀甚壯,形甚強,色甚蒼,年近 六十矣。二月得痎瘧。予診之,知其飫於醲肥者,告之 曰:「須遠色食淡,調理浹月,得大汗乃安。」公不悅,一人 從旁曰:「此易耳,數日可安。」與劫藥三五貼病退。旬日 後又作,又與又退,𦆑綿至冬,病猶未除,又來求治。余 知其久得藥,痰亦少,惟胃氣未完,又天寒汗未透,遂 以白朮粥和丸與二斤,令其遇饑時且勿飲食,取一 二百丸以熱湯下,只與白粥調養,盡此藥當大汗而 安。已而果然。

予次女形瘦性急,體本有熱,懷孕三月,適當夏暑,口 渴思水,時發小熱,遂教以四物湯加黃芩、陳皮、生甘 草、木通,因懶於煎煑,數帖而止。其後此子二歲,瘡痍 遍身,忽一日其瘡頓愈,數日遂成痎瘧。予曰:「此胎毒 也,瘡若再作,病必自安。」已而果然。若於孕時確守前 方,何病之有。

《丹溪心法》曰:「一婦病瘧,三日一發,食少經不行已三 月,脈無時,冬寒,認作虛寒治,疑誤。再診見其梳洗,言 動如常,知果誤也。經不行,非無血脈,為痰所礙,無非 血氣虛,乃積痰生熱,結伏其脈而不見耳。當作實熱 治,與三花丸,旬日後,食進脈出,帶微弦,謂胃氣既全, 瘧當自愈而經行也。令淡滋味,果應。」

一婦身材小味厚,痎瘧月餘,間日發於申酉,頭與身 痛,寒多,喜極熱辣湯,脈伏面慘晦,作實熱治之。以「十 棗湯」為末,粥丸黍米大,服十粒,津嚥日三次,令淡飲, 半月,大汗愈。

一婦人久痢,因哭子變瘧,一日五六作,汗如雨不止, 脈微數,疲甚,無邪可治,陰虛陽散,死在旦夕,且服四 獸等熱劑。遂用參、朮各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芪半兩, 炙甘草二錢,作大劑,四五服而愈。

一人因勞役發嗽,得痎瘧,又服發散藥,變為發熱,舌 短,語言不正,痰吼有聲,脈洪實似滑。先用獨參湯加 竹瀝、二蛤殼,一服後,吐膠痰,舌本正,後用黃芪人參 湯,服半月而愈。

《衛生寶鑑》曰:「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書吏高士謙, 年踰四十,至元戊寅七月間,暑氣未退,因官事出外 勞役,又因過飲,午後大發熱而渴,冰水不能解,其病 早晨稍輕減,服藥不效,召予治之,診其脈弦數,《金匱 要略》云:『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瘧論曰:『癉瘧脈數,素 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 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 則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寒,故但熱而 不寒者,邪氣內藏於裡,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 爍脫肉,故名曰癉瘧。《月令》云:「孟秋行夏令,民多癉瘧。」 潔古云:動而得之,名曰中暍,以白虎加梔子湯治之。 士謙遠行勞役,又暑氣有傷,酒熱相「搏,午後時助,故 大熱而渴,如在甑中。先以柴胡飲子一兩下之,後以 白虎加梔子湯,每服一兩,數服而愈。」

《醫學正傳》曰:「予壯年過杭,同舟有二男子,皆年踰四 十五,各得痎瘧三年矣,俱發於寅申巳亥日,一人晝 發於已而退於申,一人夜發於亥而退於寅。予曰:『俱 到杭,可買藥俱與痊可。晝發者,乃陰中之陽病,宜補 氣解表,與小柴胡湯倍柴胡、人參,加白朮、川芎、葛根、 陳皮、青皮、蒼朮。夜發者,為陰中之陰病,宜補血疏肝』」, 用小柴胡合四物湯,加青皮各與十貼,教其加薑棗 煎,於未發前二時服,每日一貼,服至八貼,同日得大 汗而愈,永不再舉。

《醫學綱目》曰:「一婦人五十餘歲,形實喜作勞,性急味 厚,喜火食,夏卻患惡寒發熱,更作無休時,衣被雖厚, 尚凜凜然,兩手脈皆濇。予作雜合邪治之。遂以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