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7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牛膝鹽酒浸,三兩 當歸酒洗 黃蘗鹽酒炒 枸杞各二兩 白芍藥微炒 白茯苓 白朮炒 蒼朮 陳皮各一兩 木瓜 五加皮各八錢 續斷七錢 澤瀉 防己各五錢 炙甘草三錢

右蜜丸,桐子大,空心鹽湯送下七八十丸或百丸。

勝駿丸三因方

治「元氣不足,為寒濕之氣所襲,腰足攣拳,或腳面連指走痛無定,筋脈不伸,行步不隨,常服益真氣,壯筋骨。」

附子炮 當歸 天麻 牛膝 木香 棗仁炒 熟地酒蒸 防風各二兩 木瓜四兩 羌活 乳香各半兩 全蠍炒 甘草炙 沒藥各一兩 麝香二錢

右為末,用「生地黃三斤,以無灰酒四升煮乾,曬二日,杵爛如膏,入前末和勻,杵千餘下,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二丸,細嚼,臨臥酒下,作小丸服亦可。」

四物湯局方

治血虛營弱,一切血病,當以此為主。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 芍藥二錢。

右水二鍾煎服

金匱六味地黃丸錢氏

一名「金匱腎氣丸。」 治腎水虧損,小便淋閉,頭目眩運,腰腿痠軟,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為痰,病為腫脹,壯水制火之劑也。

熟地黃八兩,蒸搗 山茱萸 山藥炒,各四兩 丹皮 澤瀉 白茯苓各三兩

右為細末,和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白湯或淡鹽湯任下。此方用水煎湯,即名「六味地黃湯」 ,下八味丸亦同。

八味丸崔氏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冷憊,臍腹疼痛等證。《王太僕》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即此謂也。

即前「六味地黃丸」加肉桂、製附子各一兩。

滋陰大補丸丹溪

治諸虛不足,腰腿疼痛,行步無力。壯元陽,益腎水。

熟地二兩 山藥炒 牛膝各兩半 山茱萸 杜仲 巴戟肉 白茯苓 五味子 小茴香炒 肉蓯蓉酒洗去甲,焙乾 遠志「用甘草湯煮曬乾」,各 一兩 石菖蒲 枸杞各五錢

右為末,紅棗肉和或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或溫酒任下。

鹿茸丸

治腳氣腿腕生瘡,及陰虛下元痿弱欬嗽等證。

鹿茸酥炙,搗泥 《五味子》 當歸 熟地各等分

酒糊和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任下。

還少丹楊氏

治「脾腎虛寒,飲食少思,發熱盜汗,遺精白濁,真氣虧損,肌體瘦弱,足痿等證。」

熟地黃 枸杞各二兩 山藥 山茱萸 五味 杜仲薑汁炒 牛膝酒浸 遠志薑汁炒 續斷 肉蓯蓉酒浸 楮實子 舶茴香 菟絲子製 巴戟肉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虎骨四斤丸局方下同

木瓜 天麻 肉蓯蓉洗淨 牛膝焙乾,各一斤 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虎骨酥炙,一兩

右將前四味,用「無灰酒五升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乾,入附子、虎骨共為末,用前浸藥酒打麪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鹽湯下。」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二經,氣血不足,足膝痠痛,步履不隨。如受風寒濕毒,以致腳氣者,最宜服之。」

虎脛骨一兩,酥炙 乳香研 沒藥研,各五錢 川烏炮,去皮 天麻各一兩 木瓜一斤,去穰蒸 肉蓯蓉 牛膝各一兩半

右各為末,先將木瓜、蓯蓉搗膏,加酒糊和杵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滋陰八味丸

治陰虛火盛,下焦濕熱成痿。此方變丸為湯,即名「滋陰八味煎。」

山藥、 山茱萸肉各四兩, 丹皮、 白茯苓。

澤瀉 黃蘗鹽水炒 知母鹽水炒,各三兩

熟地黃八兩,蒸搗

右加煉蜜搗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