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荊芥、細莘、樟腦、青鹽為末,擦牙上,得熱而痛,得涼則 止者,以辛涼藥治之。因服補胃熱藥,致上下牙疼,痛 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陽明之別絡入腦, 喜寒惡熱,乃手陽明經中熱盛而作,其齒喜冷惡熱, 清胃湯主之。寒多熱少者,微惡熱飲,大惡寒飲,宜草 豆蔻散。熱多寒少者,微惡寒飲,大惡熱飲,宜麝香散、 「立效散。」上爿牙疼,升麻散。下爿牙疼,白芷散。平昔多 食肉人,口臭,牙齒動搖欲落,或血出不止,乃內傷濕 熱,膏粱之疾也,宜「神功丸、牢牙散」,調胃承氣去硝加 黃連湯。若熱壅牙疼。腫連腮頰。乃陽明經熱也。宜金 沸草散去麻黃。加薄荷如其數。

骨槽風

或問「牙齦腫痛,寒熱大作,腐爛不已,作疳治之無益, 何如?」曰:「此骨槽風,一名穿腮毒,由憂愁思慮驚恐悲 傷所致。初起生於耳下及頸項間,隱隱皮膚之內,略 有小核,漸大如胡桃,日增紅腫,或上或下,或左或右, 牙關緊急,不能食。先用鵝翎探吐風痰,服黃連解毒 湯、活命飲加元參、桔梗、柴胡、黃芩。切不可用刀針。」

上齶癰

或問「上齶生疽,狀如紫葡萄,何如?」曰:「是名懸癰,屬手 太陰、手厥陰、心包絡。令人寒熱大作,舌不能伸縮,口 不能開闔,惟欲仰面而臥,鼻中時出紅涕,屬手足少 陰經及三焦積熱所致。宜黃連消毒飲加桔梗、元參, 急刺出惡血,犀角琥珀膏敷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 之。過時不治,飲食不入,神昏脈亂者死。」

牙癰

或問:「牙根生癰何如?」曰:「此名附牙癰,屬足陽明胃經 熱毒所致。宜清胃散、黃連消毒飲,或刺出惡血則愈。」

《陳實功外科正宗》

齒病

齒病者,有風有火,亦有陽明濕熱俱能致之。風痛者, 遇風發作浮腫,隨後生痛,以消風散治之。火痛者,則 齒根必牽扯腮顴,陣陣作痛,時發時止,以冰硼散搽 之,出涎自愈。陽明經濕熱作痛者,其患腮顴浮腫,甚 者牽引太陽,疼連頸項,口中熱氣,大便結燥,當宜涼 膈散加石膏治之。又腫高軟者,內必有膿,用針刺破 出膿自愈。有齒齦病爛,出血不止者,內服犀角地黃 湯,外搽「人中白散。」又小兒鑽齒疳,牙根尖穿出齒根 肉外,芒刺嘴脣作痛,用鈹針挑破牙面好肉,以手取 去本牙,出血不止,以濕紙換貼二三次,其血自止。必 兼戒厚味,其牙復生如舊。

走馬疳

走馬疳,言患迅速,不可遲延故也。其患多在痧痘餘 毒所中,又有雜病熱甚而成者。其患牙根作爛,隨變 黑腐作臭,甚者牙齦脫落,根柯黑朽,不數日間,以致 穿腮破脣,誠為不治。初起宜用蘆薈消疳飲,外用人 中白散或冰硼散二藥搽之,取去黑腐。內是紅肉血 流者為吉。如取時頑肉不脫,腐爛漸開,焮腫外散,臭 味不止,更兼身熱不退者,俱為不治。

《趙獻可醫貫》

《齒論》

《素問》曰:「男子八歲,腎氣實而齒更生,三八真牙生,五 八則齒槁,八八而齒去矣。女子亦然,以七為數。蓋腎 主骨,齒者骨之標,髓之所養也。凡齒屬腎,上下齦屬 陽明。上齦痛,喜寒而惡熱,取足陽明胃;下齦痛,喜熱 而惡寒,取手陽明大腸。」凡動搖袒脫而痛,或不痛,或 出血,或不出血,全具如欲落之狀者,皆屬腎。《經》曰:「腎 熱者,色黑而齒槁。」又曰:「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其 蟲疳齦腫不動,潰爛痛穢者,皆屬陽明。或諸經錯雜 之邪,與外因為患,俱分虛實而治。腎經虛寒者,安腎 丸、還少丹,重則八味丸主之。其冬月時大寒犯腦連 頭痛,齒牙動搖疼痛者,此太陽並少陰傷寒也。仲景 用麻黃附子細莘湯,凡腎虛者多有之。如齒痛搖動, 肢體倦怠,飲食少思者,脾腎虧損之證,用安腎丸、補 中益氣並服。如喜寒惡熱者,乃胃血傷也,清胃湯。若 惡寒喜熱者,胃氣傷也,補中益氣湯。

凡齒痛遇勞即發,或午後甚,或口渴面黧,或遺精者, 皆脾腎虛熱,補中益氣,用六味丸,或十全大補湯。若 齒齦腫痛,焮連顋頰,此胃經風熱,用犀角升麻湯。若 善飲者,齒痛,顋頰焮腫,此胃經濕熱,清胃湯加葛根, 或解酲湯。

吳崐醫方考===
《齒病方論》
===

「腎虛齒長而痛者,滋陰大補丸加鹿茸方治之。」蓋腎 主骨,腎虛則髓弱,髓弱則骨枯,骨枯則不能固齒,故 令齒長而動,譬之敗几焉。几敗木枯,則緊竇之寸木 搖搖而出,以水澤之則敗,几潤而寸木固。故治此者, 宜滋陰補腎,腎不虛則齦骨潤,齦骨潤則齒固矣。是 方也,熟地、牛膝、杜仲、山茰、五味、枸杞,皆味厚之品也, 「可以滋陰益腎;巴戟、蓯蓉、茴香、遠志、石菖蒲、山藥、茯 苓,皆甘溫之品也,可以溫腎生精。乃鹿茸者,取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