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倍子、 茯苓、 細莘、 青鹽、 金絲礬、 甘松、 白蒺蔾、 檀香、 破故紙各五錢, 石膏二兩, 沒石子、 訶子肉各九箇, 膽礬三錢, 麝香五分。」

右為細末,研勻,早晚刷牙,次以「溫水漱口」 吐出。

沉香散

堅固牙齒榮養髭髮

沉香 訶子皮 青鹽 青黛研,各二錢 白檀 母丁香各一錢五分 當歸身 香附子炒去毛 細莘去苗,各五錢 荷葉灰 乳香另研,各一錢 苦楝子破四片,炒,五錢 龍腦另研 麝香另研,各 五分 酸石榴皮二兩五錢。

右為細末,每用五分,如常刷牙,溫水刷漱了,早晚二次。

硃砂散

揩牙令白淨

硃砂,細研 茅香 藿香 丁皮 香附 甘松 白芷 升麻 黃丹各一兩 豬牙皂角二兩 寒水石八兩 石膏四兩 白檀 零陵香各五錢

右為細末,研勻,每用揩齒,甚佳。

妙應散

牢牙疏風理氣。烏髭髮。

人參 細莘去苗 白茯苓 香附子炒去毛 川芎 白蒺藜炒,去角 砂仁,各五錢 《百藥煎》 白芷 石膏煅 龍骨研,各六錢 麝香另研,少許

右為細末,早辰臨臥,溫水刷漱之。

地黃丸

治齒動搖

白茯苓 人參 山茰肉各四兩 枸杞根三兩 生地黃五斤,取汁 白蜜一片 酥少許

右將前四味為末,以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滓,入地黃汁、白蜜、酥同煎,至可丸即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用溫酒送下,一日三服,漸加至五服。

甘露飲和劑

治「丈夫、婦人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即饑煩,不欲飲食,及赤目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之。」

枇杷葉刷去毛 乾熟地黃 天門冬去心,焙 枳殼去瓤,麩炒 山茵陳去梗 麥門冬去心,焙 石斛去蘆, 炙甘草 黃芩 生地黃

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小兒一服分兩服,量歲數大小加減與之。」

五靈膏

治牙齒動搖

《五靈脂》五錢, 松脂、 黃蠟各一兩, 蟾酥半字, 黃丹二錢五分。

右於磁器中,以慢火熬成膏,用白熟絹上攤,候冷剪作片子,每夜貼於齦上,有津即吐,誤嚥不妨。此藥臨臥時用一次,於惡硬物底一箇牙根兒下裡外貼之,亦不甚悶。若是兒牙堅固,自然得力,不惡硬物也。

牙動搖疼痛方

《五倍子》、 白茯苓、 細莘各五錢, 青鹽三錢。

右為細末,早晚刷牙,久有大效。

宣牙膏

治牙齒動搖不牢,疼痛不止。

定粉、 龍骨各二錢五分, 麝香一字, 黃蠟一兩。

右為細末,研勻,「將黃蠟鎔化和藥,放冷取出,熨斗燒熱鋪紙,用藥攤之勻薄。每用剪作紙條兒,臨臥於齒患處齒齦間封貼一宿,至次日早晨取出藥,每夜用之,如此半月,消牙齒腫悶,坐生齦肉,治疳蝕,去風邪,牢牙齒,大有神效。」

五倍子散

治牙齒搖動,及外物所傷,諸藥不效欲落者。

川五倍子 乾地龍去土微炒,各五錢

右為細末,先用生薑揩牙根,後以藥末敷之,五日內不得咬硬物。如齒初折落時,熱貼齒槽中,貼藥齒上,即牢如故。

抽薪飲景岳全書下同

治牙疼火甚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黃蘗 梔子炒,各二錢 枳殼 澤瀉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服。食遠。熱甚者。冷服更佳。

菉豆飲

治火熱盛極。牙疼不止。

菉豆「不拘多少。」

用寬湯煮麋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二三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氣。且善於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