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因患別病而害及目也,所致不同。有陰病而陰自 傷,有陽病而陽自損。有寒病熱藥太過,傷其神氣;有 熱病寒藥太過,耗其精血。補者瀉之,瀉則損其元;瀉 者補之,補則助其邪。針砭之泄散真氣;炮炙之激動 火邪;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之故不同」,亦各因人 觸犯感受,臟腑經絡衰旺,隨其所因而入為病,內外 輕重不等,當驗其標而治其本。譬如傷寒陽證,熱鬱 蒸損瞳神,內證也;熱盛血滯,赤痛淚澀者,外證也;陰 證脫陽目盲,內證也;服薑附溫熱之劑多,而火燥赤 澀者,外證也;瘧疾之熱損瞳神,內證也;火滯於血而 赤澀,外證也;瀉利後昏眇,為穀氣乏,土府清純之氣 傷,不能發生長養,津液耗而膏汁不得滋潤,內證也; 山嵐瘴氣目昏者,邪氣蒙蔽正氣,外證也;蠱脹中滿 赤痛者,陰虛難制陽邪,內證也。氣證多怫鬱,弱證多 昏花,皆內證也。痰證之膩沫,火證之赤澀,皆外證也。 餘倣此。宜夢靈丸明目,生熟地黃丸合皂角丸、茺蔚 子丸。

痘疹餘毒

痘疹為毒最重,為自稟受以來,蘊積惡毒深久之故。 古稱曰「百歲瘡」,謂人生百歲之中,必不能免一發,則 諸經百脈清純,太和之氣皆為其擾亂一番,正氣大 虛,而邪得以乘之,各因所犯而為疾。況目又清純之 最者,通於肝膽,肝膽為清淨之府,邪正不並立,今受 濁邪熏灼,則目有失發生長養之源,而病亦易侵,皆 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於病中食物太過, 懷藏太暖,誤投熱藥,多食甘酸而致病者;或於病後 因虛未復,恣食辛辢燥膩,竭視勞瞻,好烘多哭,衝冒 風沙煙瘴而致病者。有為昏蒙流淚之內證者;有為 赤爛星障之外證者;有餘邪蘊積,為凝脂、黃膜、花瞖、 蟹睛等證之重,而目凹凸者;有餘邪偶流,為赤絲、羞 明、微星、薄瞖等。證之輕而病自消者,輕重淺深,亦各 隨人之犯受,所患不一,當驗其證而審其經以治之, 不可執一,反有激變之禍。蓋痘疹之後,人同再造,比 之常人不同。若有所誤,貽害終身,行斯道者,宜加謹 焉。大抵治之早,則易退而無變,遲則雖無變,恐血氣 凝定,即易治之證亦退遲矣。今人但見痘後目疾。便 謂不治。不知但瞳神不損者。縱久遠亦有可治之理。 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瞖沉滑澀損者。則不治耳。

時復

謂「目病不治,忍待自愈。或治失其宜,有犯禁戒,傷其 脈絡,遂致深入。又不治之,致搏夾不得發散之故。或 年之月,月之日,如花如潮,至期而發,至期而愈,久而 不治,及因激發,遂成大害。未發者,問其所發之時,令 以別病本在何經位;已發者,當驗其形證絲脈,以別 其何部分,然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