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4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候者,帝因步候而問及歲候也。蓋天地於一歲之政, 天氣之司天,在上者共主一歲,地氣之主運者,「居中 配之。凡二氣之候,同其始終於一歲也。日行一歲,日 行一周天也。氣始於一刻者甲子歲,司天少陰熱氣, 在泉陽明燥氣,中運太宮土氣之候始,同治其歲也。 日行二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者乙丑歲,司天太陰 濕氣,在泉陽明燥氣,中運少商金氣之候始,同治其 歲也。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者,丙寅歲,司天 少陽火氣,在泉厥陰風氣,中運太羽水氣之候始,同 治其歲也。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者,丁卯歲, 司天陽明燥氣,在泉少陰熱氣,中運少角木氣之候 始,同治其歲也。此天地之氣,在初紀四歲始終之候, 餘紀同例推之也。」用者,用前歲步始終之候,求天地 之氣也。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用,言人者,求之 歲交」者,言用前歲步始終之候也。言求天氣者,則求 風寒暑濕燥火之本氣,其標與中氣,不必求之也。言 求地氣者,則求木火土金水之位氣,其下承之氣,不 必求之也。言求人氣者,則求氣交中所應見之氣,若 其不應見者,不必求之也。就甲子歲初之氣言之,則 「言求天氣者,求司天之熱,在泉之燥,泉左間之寒也; 言求地氣者,求中運之土,本部之木也;言求人氣者, 則求氣交所應見者,或熱或燥,或寒,或土,或木,五者 之氣為常,非是五者皆勝復之邪變也。」「氣交」者,天地 二氣之交接,以人之身半天樞為界。天樞之上,至司 天之位,屬天氣主之;天樞之下,至在泉之位,屬地氣 主之。天地二氣,於天樞交接之界,分屬人氣之所從, 萬物之所由,故曰氣交也。凡此天地始終之候,亙古 不易之體也。「初凡三十度有奇,中氣同法」者,求氣有 初中之法也。言每步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其前三十 日有奇則為初氣,而月屬陽,主天樞已下之氣皆升。 後三十日有奇則為「中氣,而月屬陰,主天樞已上之 氣皆降。就甲子歲初之氣言之。天樞已下」者,謂在泉 燥氣,泉左間寒氣,中運土氣,本部木氣,皆上升也。「天 樞已上」者,謂司天熱氣下降也。升已而降,降者流地; 降已而升,升者騰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隨,而氤氳 錯雜,勝侮相乘,由是變常,化於氣交,而作勝復也。蓋 天地之氣,各皆均平,則於升降之間,各守界分,而應 歲步本位始終之常化。其有盈虛多少,則盈而同類 多者勝,勝則越出歲步之本位,虛而同類少者侮,侮 則為非歲步本位之氣,氣乘來勝,故常化變而勝復 作矣。凡此天地升降之氣,隨時變化之用也。或曰:「天 之陰陽六節,惟司天在泉二節統盛一歲,餘四節獨 盛一步者,何也?」曰:「司天在泉二節,正當天地之中,其 升降常在中國相持,故統盛一歲,餘四節各居四方, 其升降不在中國,惟治令一方,所居之氣,隨春令西 行,夏令北行,秋令東行,冬令南行,入歸中國,盛之,故 此四節各隨四時之令,獨盛一步也。若夫勝復作而 出位變常者,雖不居治令之力,亦入中國往復也。」曰: 「天氣以風暑濕火燥寒為序,而濕居火前;地氣以木 火土金水為序,而土居火後。夫濕土一氣,其位不同 何也?」曰:「在天為氣,故天以三陰三陽之氣多少為序; 在地成形,故地以五行之形相生為序。其以氣之多 少為序者,從少漸多,則陰之序始厥陰,厥陰者,一陰 也;次少陰」,少陰者二陰也。終太陰,太陰者三陰也。陽 之序始少陽,少陽者一陽也。次陽明,陽明者二陽也。 終太陽,太陽者三陽也。此則天氣以陰陽之多少為 序,而濕居火前也。其以形之相生為序者,生生不已, 則其氣始於木。初之氣,「木生火,故君火為二之氣,相 火為三之氣;火生土,故土為四之氣;土生金,故」金為 五之氣;金生水,故水為終之氣,而復生木。此則地氣 以五行之相生為序,而土居火後也。王太僕以少陽 次太陽,陳無擇以濕土生相火,可謂不究經旨矣。 按:寒暑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間乎?至不生 不化節,乃論天地陰陽之變,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 火相值,其有間乎?帝承上篇天地初中升降之義,而 問寒濕燥熱風火等氣,其於升降相遘、相臨、相值之 交接處,有空隙之間否乎?岐伯答以氣有勝復者,言 天地相遘、相臨、相值者,凡五氣有盈虛多少,常於升 降之交接處,強弱侵凌,乘勢勝復,無空隙之間也。故 其勝復之作,於升降交接處,有為敷和彰顯、溽蒸、清 潔、淒滄之德者,有為生榮蕃茂豐備緊斂清謐之化 者,有為曲直燔鑠高下散落沃衍之用者,有為摧拔 炎烈淫潰肅殺凝冽之變者。唯變則邪氣居之,於人 為病死也。帝問:何謂邪乎?言何故謂變為邪也。岐伯 答:「以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者,言變化二氣, 猶陰陽晝夜之相反,而物之生從化極由變,故變之 於化,更相薄物,則化者成之所由而為正氣,變者敗 之所由而為邪氣,故謂變為邪也。「氣有往復,用有遲 速」者,言變化之氣,皆有往復,其往復之用,皆有遲速 也。如《經》所謂「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 之政」者,是其化氣往復之類是也。冬有慘悽殘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