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1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劉承勳事江南為德昌宮使,李氏金帛多在德昌,文 簿淆亂,不可勾考。劉既專宮事,乃盜用無筭侍妾數 百,富於一時。及李氏歸朝,劉失職破敗,晚年乞食街 中,凍餒而死。方其富貴之時,安知有今日事?

《畫墁錄》:「嘉祐末,余在太學,有傭書陳逵者,攜一子方 孩,饑凍不可支,書亦不佳。或曰:此陳彭年嫡孫也。其 父彥博守汀州,以贓敗,杖脊流海島,遂至無賴。余方 冠,未知彭年之為人,獨念祖為執政而孫已若是耶。 既而見劉貢父,盡得彭行事,所謂九尾野狐者,乃知 天之報也。不差。後逵困甚,與其弟歸,發彭年冢,取金」 帶,分貨抵罪云。

《墨莊漫錄》:「宣和間,朱勔應奉進為節度使,子汝賢,慶 陽軍承宣使;汝功靜江軍承宣使;汝文閤門宣贊舍 人,弟勣閤門宣贊舍人;汝翼,朝奉大夫、直龍圖閣;汝 舟,明州觀察使,汝楫華州觀察使,汝明滎州刺史,孫 絺、繹、約、絢、緯、綬並閤門宣贊舍人,綽、紳並閤門祗候, 一時軒裳之盛,未之有也。靖康之初,籍其家,並追奪」, 悉竄嶺外。

《楓窗小牘》:「余邸寓於錢氏之舊鄉,蒼山碧樹,想見衣 錦風煙,因念余昔家京邑,每遇南宮城大學左方禮 賢宅,未嘗不欽仰忠懿之賢,雖喬木垂楊,朱門雕砌, 宛若猶在。於時子姓貧寒,至有衣食不周者。嘗讀《兩 朝供奉錄》,太祖、太宗雖所賜金器六萬四千七百餘 兩,銀器四十萬八千八百餘兩,玉石器皿一萬七千」 事,寶玉帶四十二條,錦綺一十六萬六千三百餘匹。 然忠懿入貢,如「赭黃犀、龍鳳龜魚仙人、鰲山、寶樹」等 通犀帶凡七十餘條,皆希世之寶也。玉帶二十四,紫 金獅子帶一,金九萬五千餘兩,銀一百一十萬二千 餘兩,錦綺二十八萬餘匹,色絹七十九萬七千餘匹, 金飾玳瑁器一千五百餘事,水晶碼「瑙玉器凡四千 餘事,珊瑚十高三尺五寸,金銀飾陶器一十四萬餘 事,金銀飾龍鳳船舫二百艘,銀妝器械七十萬事,白 龍腦二百餘斤。」及歸國之初,舉朝文武閹寺,皆有餽 遺,蓋有國已來,所積一空矣。

《遂昌雜錄》:「義興岳君仲遠,家唐門,其上世本田家,至 仲遠所生父與其肆,皆送京學上舍,家貲產非過厚, 而能折節下士,賓客至如家焉。故南北士大夫無不 至其家者。南士若牟誠甫、蔣泰軒、蔣竹軒、姚子敬、羅 壺秋,其顯者若趙文敏公,至與之婚姻。當世貴官如 高房山廉端甫國公、李息齋學士,其從兄李信庵處」 士、鮮于伯機經歷仲遠,皆傾心與之交。然自至治已 後,郡縣如狼牧羊,家事日不如日。後為漢陽縣尹,坐 掠死非辜,遭降黜,鬱鬱而沒。仲遠昆季凡十三人,皆 陵替不振。「回首未二十年,宜興諸富家」亦相次淪落, 是皆廢興。雖有命,然為官司所朘剝,雖積銅為山尚 不給,況齊民乎?

《剪勝野》。聞陶學士安既歿,其子尋以事見僇,家人四 十餘人悉坐罪從軍,喪亡之餘,軍衛收完伍,而家無 餘丁。安妻莫可控訴,乃裹素裳赴京師,擊鼓求見。帝 異其容儀,問曰:「今媼為誰?」安妻頓首曰:「妾陶安之妻 也。」帝泫然曰:「是陶先生之嫂乎!」言及陶先生,使人心 懷愴然。又曰:「嫂有子乎?」對曰:「妾不肖。」子二人咸伏辜 「死,家人四十餘悉補軍伍。今以缺丁,州司督妾就道, 犬馬餘年,無足顧惜。惟陛下念先學士安一日之勞, 使妾得保首領入溝壑。」帝允之,立召兵部臣諭之曰: 「朕渡江之初,陶先生首與先後蒙涉諸難,功在鼎彝, 形神入土,子姓殘落,深可憫念。今即赦四十餘軍,還 養老嫂,汝其毋緩。」於是安妻辭謝而出。

《樂郊私語》:「天仙湖急遞鋪在城西十里,僅一大漾耳, 湖旁相傳有徐灣故居,灣得仙道者,後以委蛻仙去, 故以名河。然復有神廟,稱徐王,蓋誤以徐灣為徐王 也。廟後有老人甚繿縷,問之,姓郭氏,乃宋樞相慎求 之後,貧無以資,充鋪長以自給。因出樞相誥身像贊 相示,余攝衣冠拜之,乃分裹糧之餘為贈。」始知韓昌 黎「不見三公後,飢寒出無驢」之句為不誣也。

升沉部雜錄

《容齋三筆》:杜詩云:「大賢之後竟陵遲,蕩蕩古今同一 體。」乃贈狄梁公曾孫者,至云:「飄泊岷漢,干謁王侯。」則 其衰微可知矣。近見餘干寓客李氏子云:本朝三李 相,文正公昉、文靖公沆、文定公迪,皆一時名宰,子孫 亦相繼達宦。然數世之後,益為蕭條,又經南渡之厄, 今三裔並居餘干,無一人在仕版。文定,濮州之族,今 「有居越者,雖曰不顯,猶簪纓僅傳,而文正、文靖無聞, 可為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