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1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富貴貧賤部雜錄

《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穫于貧賤,不充詘于富貴。」 《論衡問孔》篇:「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居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此言人當由道義得,不當苟取也。當守節 安貧,不當妄去也。夫言不以其道得富貴,不居可也; 不以其道得貧賤如何?富貴顧可去,去貧賤何之?去 貧賤得富貴也。不得富貴,不去貧賤。如謂得富貴不 以其道,則不去貧賤邪?則所得富貴,不得貧賤也。貧 賤何故當言得之?顧當言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 以其道去之,則不去也。當言去,不當言得。得者,施于 得之也。今去之,安得言得乎?獨富貴當言得耳。何者? 得富貴乃去貧賤也。是則以道去貧賤如何?修身行 道,仕得爵祿富貴,得爵祿富貴,則去貧賤矣。不以其 道去貧賤,如何?毒苦貧賤,起為奸盜,積聚貨財,擅相 官秩,是為不以其道。

《東谷所見》,「貧賤不如富貴耶,抑富貴不如貧賤耶?人 莫急于溫飽,靡衣華飾固美矣,然補破遮寒,其為溫 則一也。甘味盛饌亦佳矣,然糲食充饑,其為飽則一 也。溫飽之餘,何必羨富貴哉?彼委積愈厚,鞭算愈切, 鬚鬢愈白,計慮愈深,第宅田園,器用服飾,曷嘗見其 厭足;為子計,又為孫計,惟恐其不克紹。日間飲膳失 期會,夜亦不能甘寢」,貧賤者不如是之勞苦也。肥甘 沈湎,乃致命之媒;粉白黛綠,皆喪身之具。動由順境, 難禁摧挫。少不如意,或飲氣嘔血而暴亡。素處豢養, 不耐風霜,稍有感觸,雖良藥有所不能療,貧賤者不 如是之脆弱也。今人致富,召怨事多,或有意外懷璧, 其罪;水火盜賊,災禍戮辱,其終必不能免,官爵雖高, 冰山亦險,葅醢烹戮,載在史冊者,不可枚數。貧賤者 不如是之驚危也。富貴者勞苦,貧賤者清閒;富貴者 脆弱,貧賤者堅固;富貴者驚危,貧賤者安泰。孰謂貧 賤不如富貴邪?吁!富貴而傲忽貧賤,惑之甚也;貧賤 而諂諛富貴,惑之尤甚也。

《省心錄》:「驕富貴者戚戚,安貧賤者休休」,所以景公千 駟,不及顏子之一瓢也。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富貴者奢侈相尚,奉養之外,棄廢寶貨,窮極土木,惟 務相勝。貧賤者專于工巧伎藝,古所未見。一日之直, 可以盡農夫終歲之利。故「棄本逐末,耕桑者少而衣 食者多,求其盈餘儲積,不亦難哉!」

《筆疇》:「貴人之前莫言窮,彼將謂我求其薦矣。富人之 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濟矣。」是以群眾之中,淡然 漠然,付之謹默可也。窮也貧也,皆命也,非告人而可 脫者。或有不得于心,寄言詠歌之間,陶寫性靈而已。 《病榻寤言》:倪文節公云:「貧賤之人,一無所有,及臨命 終時,脫一厭字。富貴之人,無所不有,及臨命終時,帶」 一戀字。夫脫一厭字,如釋重負,帶一戀字如擔枷鎖。 又曰:富貴貧賤,所處不同。至三者緊要處,則一曰老 病死。以愚觀之,則富貴之于斯三者,反不若貧賤者 之無係累也。向子平曰:「我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 但未知死何如生耳。」然就是以觀,則生不如死,亦可 知矣。

《芥隱筆記》:「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文選》曹顏遠詩, 又見《晉書殷浩傳》。蓋用慎子「家富則疏族聚,家貧則 兄弟離」語。

《宵練匣》,此身之外,一絲一縷皆妝綴,故謹隨身「不可 須臾離者,貧賤也。或得或失」者,富貴也。于其不可離 者,必求離之,于其不可保者,必欲得之。此所以終身 役役,卒歸于惡也。

《槎菴燕語》:「貧賤時不可輕于受恩,當思酬報之難;富 貴時不可濫于市恩,當思應付之難。」

安得長者言,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 人不難有恩,而又難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