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本化為塗人,數傳之後且有不知其祖者矣。有志 君子不得不系之以譜。夫譜者,所以類而辨,親親之 仁,追遠之孝,別嫌之義於是乎在。而不幸遺佚散亡, 無所考證,則孝子痛焉。悲哉!吾許之式微也!宗廢而 族散,族散而譜亡,至於今而衰益甚。執數十人而齒 昭穆,而問以高、曾之名、之字、之號、之行事,俱且茫然 而莫識所謂。矧可得而問其世次乎?而且類其親疏 乎?而且辨其賢否乎?則余不肖,姑未敢譜。通族而先 譜本支。本支者,初原一家也。故家者,族之所自出。天 下雖千萬人,而其始原一家之人也。一家興於仁、孝、 義,而一族之興焉必矣。故遠而傳疑,不若近而傳信。 同乎其本異者,不如同乎其本同者,以教仁、教孝、教 義。而使百世後之一族,亦猶夫今日之一家,何必公 藝同居,始稱善族,則余今日作譜之志也夫。

《漳南許氏家譜序》
孔貞運

乙丑會試,余以《春秋》分典禮闈,所得士許光岳為漳 之南靖人。余閱其《年錄》,祖父兄弟冠裳濟濟,已知其 為漳望族矣。今丁丑春,光岳入覲,因持其家譜問序 於余。余閱其世系,又知其先為河南光州固始人。唐 總章二年,有宣威將軍許陶者,奉敕副玉鈐衛將軍 陳政出鎮泉、潮之間。陶子天正,才兼文武,與政子元 光,削平苗蠻,表建漳州。變椎髻為衣冠,粗魯為文物, 天正之功居多,以別駕加封太尉。宋紹興中,追論開 漳功,封翊忠昭應侯,為名宦。今春秋世祀。時子孫世 官永鎮南詔,與唐祚相終始,至今族居焉。宋時有諱 若字子順者,苦南詔兵革,遷龍溪之徐翔。子光亨,第 進士,歷官少師。子宗彥,以特奏名任龍川尉。彥子登、 察登亦第進士,知興國州事。父子祖孫,奕世濟美。察 郡庠生子澤,以祖蔭仕。澤子崑,字璞玉,遷南靖馬坪 居仁里之田源。璞玉子淮厓,號蘭莊,孫大材,號碧溪, 遂為馬坪之大宗。碧溪七子:員山元任漳州百戶,轉 龍溪主簿。至五世孫孝顯者,贅本里之官園,生子鯤, 字景運,登成化丁酉科進士,為今進士光岳之開基 祖孝顯兄子景立遷本里之錦田,為今鄉進士象山 令文俊之開基祖員山、兄雲山仍居田源,為萬曆丁 酉鄉進士。廣東南雄別駕邦璧之私房祖。其餘從居 田源而分者,到處成族焉。祖功宗德,諒哉!然許之入 漳也,毋論自唐而宋,即自我明以來,其為世亦遠矣。 毋論南詔徐翔,即自田源分派,其為族亦繁矣。世遠 而無以紀之,恐愈久而不可稽也;族繁而無以聯之, 恐愈疏而不可問也。惟是系之以《譜》,則自十世百世 以至千萬世,一展卷而可知;自一人以至千萬人,總 一脈而無二,正。愬遠以為近,聯疏以為親之法也。譜 之所關大矣哉!由此而進之,念父祖而知「孝,移孝而 為忠;觀昭穆而知弟,因弟而教敬。」子孫之賢而達者, 益以修其德;即有未中而才者,亦相觀而化;以親愛 培命脈、以世德永家聲;漳南之許,且奕世而彌熾彌 昌矣。豈特今日宗派之繁衍、冠裳之烜奕也哉!余忝 有通家之誼,故於觀政之暇,為書數言,以弁其首。

許姓部紀事

《明外史·李維楨傳》:維楨弱冠登朝,博學強記,與同館 許國齊名。館中為之語曰:「記不得問老許,做不得問 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