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初,陞刑部侍郎,轉吏部,署尚書事。洪熙初,贈尚書,官 其子俊為太僕寺丞。」

許溥化

按《萬姓統譜》:溥化字次誠,婺源人。元季率義兵保鄉 閭,遂奉省檄,命領屯兵。國初歸附,授院判汪同下管 軍鎮撫,董築星源翼城,從攻樂平,至太陽埠,軍潰。庚 子歲,鄰寇作,族人被害,兄商野亦遭寇執,溥化以財 力援脫兄厄。會駙馬王克恭來鎮,仍命總戎隨征昌 化、宣城開設縣治。越五年,辭歸,事兄如嚴父,王克恭 扁其堂曰「庸敬。」

許懋

按《杭州府志》:「懋,字國器,海寧人。元季歲饑,傾家賑貸, 以萬戶長督海運,授杭州路治中,不就。紅巾賊起,倡 義勇,子弟力戰卻之。事聞,授前職不受。明興以薦起 同知海州,稱循吏。」

許伯旅

按《浙江通志》:「伯旅,太平人。洪武初,刑科給事中,以詩 名,時稱許小杜。」林公輔嘗見其感興諸詩,問其得何 法而然。伯旅曰:「法可言也,法之意不可言也。上士用 法得法之意,中士守法得法之似。吾詩幾用法矣。所 著有《介石集》。」

許子模

按《萬姓統譜》:「子模字時範,廬陵人。洪武丁丑進士,歷 翰林檢討。」

許方

按《萬姓統譜》:方洪武中知南昌府,盡心民事,勸課農 桑,尢惓惓於學校。嘗夢一儒者曰:「吾廬冒風雨久矣, 冀太守修之。」莫詳所以。及見徐孺子像,方悟葺其亭。

許繼

按《萬姓統譜》:繼字士修,寧海人。國初為儒學訓導,年 僅三十有七,大都安貧守道之士也。方正學銘其墓 曰「孝孺。」有篤志尚德之友曰「許君」,喜為詩。其高妙處 有魏晉人格韻,自號「觀樂生。」

許庸

按《萬姓統譜》:「庸,永樂初知會昌,蒞政公勤,庭無滯訟。 遇編徭賦,其貧者驗丁役力,富者驗實供需,民多樂 於趨事,邑無異議。在任八年,修學舍,勵生徒,積年逃 卒皆聞風自首。及去任,民皆思慕焉。」

許翀

按《興化縣志》:「翀字廷舉,負才多力,歷軍功至千戶。永 樂初,督建宮城,隨平江伯陳瑄監修運艦。正統九年, 復督屯漕董匠葺縣城,同時上四樓梁,眾稱異焉。倭 入寇,翀募壯士七百人陷陣,多所斬獲,上功予世襲。 翀長六尺,顧盼有威,軍中號鐵面將軍。年九十卒,子 孫嗣爵。」

許銘

按《萬姓統譜》:「銘,南昌人,永樂四年進士。宣德初,為浙 江按察副使,持憲嚴明,豪貴人不敢干以私,而興利 除害,民皆感服。嘗上言備邊禦戎,理兵足食事,上嘉 納之。」

許彬

按《萬姓統譜》:彬字道中,寧陽人。永樂乙未進士,累太 常卿。景泰中,議遣大臣迎駕朔漠,彬毅然請行,曰:「主 辱臣死,分也。敢靳一死。」卒能以大義折敵,奉駕以還, 然濱於不測者屢矣。以是受知英廟,進禮部侍郎,兼 翰林學士,文淵閣視事。嘗薦王綋、商輅等起用,及劾 石亨專橫,調南京禮部。未幾,左遷陝西參政。亨敗,乃 復官。彬器量弘達,學問醇正,著詩文二十卷。卒,贈禮 部尚書,諡襄敏。

許璞

按《萬姓統譜》:「璞,鳳翔人。解舉,首授文學官。正統六年, 薦陞仁和知縣。公平廉慎,輕徭薄斂,民懷其德。及卒 於官,貧無為殮,民爭賻之,仍為木主於本縣土神祠 祀之。」

許貴

按《明外史許貴傳》:「貴字用和,江都人,永新伯成子也。 襲職為羽林衛指揮使,擢都指揮同知。尋以朱冕薦, 擢山西行都司。久之,守備大同西路,進都指揮使。景 泰元年,充右參將,再遷都督同知。三年,疾還京。英宗 復辟,命理左府事,尋調南京松潘,地雜番苗。天順五 年,守臣告警,廷議設副總兵,以貴鎮守。未抵鎮而山」 都掌蠻叛,詔便道先翦之,賊遠遯,貴亦感嵐氣,未至 松潘,卒。

許寧

按《明外史許貴傳》:「貴子寧,字宗道,正統末,以軍功為 錦衣千戶。貴歿,嗣指揮使,用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守 禦柴溝。成化初,充大同遊擊將軍,改督宣府操練,移 延綏,地逼河套,寇數入掠孤山堡,寧提孤軍擊之,三 戰皆捷,寇渡河走。明年,復入沙河墩,與總兵官房能 禦之。寇退時,能守延綏,無將略,以寧才代能,擢都督」 僉事,充總兵官。十八年鎮大同,與鎮守太監汪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