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孝弟,化暴勝殘,幾於無訟。去任,民心不忘,立碑以紀 其遺愛焉。」

呂開

按《萬姓統譜》:「開為漕幕,運副鮮于侁以免役事付之, 開躬行一路,雖深山窮谷,咨謀靡不備至,後為利州 路判官。」

呂南公

按《宋史呂南公傳》:「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人。於書無 所不讀,於文不肯綴緝陳言。一試禮闈不偶,退築室 灌園,不復以進取為意。益著書,且借史筆以褒善貶 惡,遂以袞斧名所居齋。元祐中,立十科薦士,曾肇上 疏稱之,議欲命以官,未及而卒。」

呂士元

按《巢縣志》:士元,哲宗時人。元祐丙寅立十科取士法, 士元上疏懇切,未報。後又累試不第,乃歸,自憤曰:「當 今蔡確、章惇四害未除,吾等困老田園,其如與世無 補何?」乃去東山二里許,至橋,抱書投溺。朝士王巖叟、 朱光庭等咸惜之。里人因名其橋曰「抱書。」

呂律

按《萬姓統譜》:律,鄄城人。父衍,仕至監察御史,諡文貞。 律幼時,父書「律」字試之,三試皆識故名。嘗師事導江 先生,傳其性命之學。及為曹州判官,夏大旱,往定陶 慮囚,釋遣冤滯,雨大至,陞承務郎、知嶧州。後退居峗 山書院,教授生徒。元祐中,起為承直郎,陞翰林修撰, 歷陞祕書少監。既致仕,居濮之富春園,自號「蘊齋。」

呂諒卿

按《萬姓統譜》:「諒卿,惠卿季弟。元符中為溫州軍事推 官,上書言紹述新法之非。崇寧元年,編類元符章疏 之姓名,諒卿以邪等尤甚,入黨籍,追官勒停,亳州編 管。御書《姦黨碑》以賜惠卿。惠卿自劾求罷,詔錄諒卿 疏示之,諒卿廢錮終身。紹興二年,贈宣教郎,官其家 一子。」

呂希哲

按《宋史呂公著傳》:「公著子希哲,字原明,以蔭入官。王 安石勸其勿事科舉,以僥倖利祿,遂絕意進取。安石 為政,將用之,希哲辭,安石乃止。公著作相,二弟已官 省寺,希哲獨滯管庫,久乃判登聞鼓院,力辭。終公著 喪,始為兵部員外郎。范祖禹,其妺壻也,言于哲宗,以 為崇政殿說書。紹聖黨論起,御史劉拯論其進不由 科第」,以祕閣校理知懷州。徽宗初,召為光祿少卿。希 哲力請外,以直祕閣知曹州。旋遭崇寧黨禍,罷為宮 祠,羇寓淮、泗間,十餘年,卒。希哲樂易簡儉,有至行,晚 年名益重,遠近皆師尊之。子好問。

呂希純

按《宋史呂公著傳》:「公著子希純,字子進,登第為太常 博士,擢起居舍人。未幾,拜中書舍人。章惇既相,出為 寶文閣待制,知豪州。諫官張商英憾希純,攻之力,連 徙睦州、歸州。公著追貶希純,責舒州團練副使,道州 安置。建中靖國元年,還為待制,知瀛州,入崇寧黨籍, 卒。」

呂由誠

按《宋史呂由誠傳》:「由誠,字子明,御史中丞誨之季子。 以父恩補官,調鄧州酒稅,以功遷秩,知合水縣,改乘 氏縣,呂大防辟為屬,通判成都。靖康元年,宰相唐恪 薦由誠剛直有家法,宜任臺臣。召至京師,與恪議不 合,力辭求退,差知襲慶府。未及出關,金人陷京師,由 誠崎嶇至郡,晝夜為備。康王移軍濟陽,由誠竭力饋」 餉,奉表勸進。時京東諸郡兵驕多內訌,獨由誠拊循 有力,士樂為用。前後數被攻圍,屹然自立。金人百道 攻城,矢石如雨,人無叛志。郡官有迎降者,執而械之。 判官趙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執。金人欲生降之, 由誠不屈,乃殺其子仍於前。由誠不顧,與令佳同遇 害。子偰與其家四十口皆被執,無生還者。

呂好問

按《宋史呂好問傳》:「好問,字舜徒,希哲子也。以蔭補官。 崇寧初,治黨事,好問以元祐子弟坐廢。靖康元年,以 薦召為左司諫,擢御史中丞。疏蔡京過惡,乞投海外, 黜朋附之尤者,以厲其餘。又建白削王安石王爵,正 神宗配饗湔元符上書獲譴者,章前後數十上。每奏 對,帝雖當食,輒使畢其說。時金人既退,大臣不復顧」 慮。好問言「禦敵之備,當速講求。」及邊警急,好問請亟 集滄、滑、邢、相之戍,以遏奔衝,而列勤王之師于畿邑。 疏上不省。已而金人立張邦昌,以好問為事務官,好 問仍行舊職,文書稱「靖康二年。」高宗即位,除尚書右 丞。侍御史王賓論好問嘗汙偽命,好問力求去,除資 政殿學士、知宣州,提舉洞霄宮,避地卒于桂州。子本、 中揆、中弸、中用、中忱、中。孫祖謙、祖儉。

呂祉

按《宋史呂祉傳》:「祉字安老,建州建陽人。宣和初,上舍 釋褐。建炎二年,為右正言,以論事忤執政,通判明州。 紹興三年,知建康府。六年,遷刑部侍郎,俄遷吏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