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0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萬姓統譜》:「璵字廷輝。初任汝州學正,轉滄州,陞興 化府學教授,三典鄉試文衡,擢國子監博士,經學優 長,操守端潔。」

褚嵩

按《貴州通志》:「嵩,華亭人,舉人,嘉靖十五年任知府。省 夫馬,除豪橫,課士濟貧,以直道不容去,部民如失怙 恃。」

褚文明

按《明外史張達傳》:「嘉靖二十四年,寇犯馬蘭峪,指揮 褚文明戰死。」

楚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

以國為氏周異姓國

楚氏,羋姓。始居於丹陽,今江陵枝江是也。後遷於郢, 今江陵縣北有舊郢城。本國號荊,遷郢,始改楚。又遷 於鄀,今襄陽宜城西南有鄀亭山。後遷於壽春,今之 壽春府也。楚之先出顓帝高陽氏,曰重黎,為帝嚳火 正,使伐共工氏,不克事。帝誅之,而以其弟吳回為重 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季連,季 連之苗裔曰鬻熊,為文王師。及成王舉文王之勞臣, 封其曾孫熊繹,居丹陽,國號荊,今江陵枝江是其故 地。熊繹與周公之子伯禽、康叔之子牟、晉侯之子燮、 太公之子呂伋俱事成王,然世以名稱,皆無爵號,至 熊達始盛。彊十九年,則魯隱公之元年也。三十五年, 伐隨,使隨人為請於周,以尊爵號,王室,不聽。三十七 年,熊達怒曰:「吾先君鬻熊,文王師也。不幸早世。成王 舉我先君,錫以子男之田,令居楚,蠻夷率服,而王不 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始開濮地而有之。武 王卒,子文王立,始都郢,改號楚,今江陵縣北舊郢城 是也。文王卒,子成王立,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 天子錫之《胙》,曰:「鎮爾南服,使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 是開地千里,三十九年滅夔,以不祀祝融與鬻熊故 也。靈王之七年,築章華臺,內亡人實之。共王有寵子 五人,無適立,乃望祭群神而決之。陰與巴姬謀而埋 璧於室內。召五子齊而入。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 比、子晳皆遠之。平王幼,抱而入,再拜皆壓紐。故康王 以長立,至其子失之。圍為靈王,及身而弒,四子皆無 後,惟平王續楚祀。昭王十年冬,伍子胥復父兄之仇, 相吳王闔閭以伐楚,入郢,焚平王之墓。十二年,吳復 伐楚。楚去郢北,都鄀,今襄陽宜城西南有鄀亭山,是 其地。懷王三十年,秦昭王詐遺懷王書,欲親結盟於 武關。既至,伏兵劫懷王而西,至咸陽,朝章臺,如蕃臣, 不與亢禮。楚人立太子橫為頃襄王。二年,懷王卒於 秦,秦歸其喪,楚人哀之。考烈王二十二年,秦王政立。 楚與諸侯共伐秦,不利,東徙壽春,命曰郢王負芻。五 年,秦將王翦、蒙武破楚,擄王負芻,滅之,為楚郡。凡四 十五世,其後以國為氏。魯有楚丘,又有林楚,是「楚丘」 者,必林楚之後以名為氏者,又趙襄子之家臣有楚 隆。又古有賢者楚老,宋有驍衛上將軍楚公輔,望出 江陵,祥符登科有楚咸。

臣謹按: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不育,十一年開其左脅而出三人焉,又開其右脅而出三人焉。長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於衛墟。次曰參胡,董姓,封於韓墟,周時為胡國,楚滅之;三曰彭祖,名翦,彭姓,封於韓大彭之墟,即彭城也;四曰會人,妘姓,封於鄭墟。五曰安曹姓,封於邾之墟。六曰季連,羋姓,其後為楚昆吾氏,為夏伯。湯伐桀,滅之。彭祖氏為商伯。商之末世始亡。

按于寶之論曰:「先儒多疑此事,譙周作《古史考》,以為妄記,廢而不論。然六子之世,子孫有國,數千年間,迭為伯王,天將興之,必有尢物。若夫前志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坼而生契,歷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從右脅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

按:浮屠氏稱,釋迦生於摩邪夫人之右脅,亦此理也。其徒信之而不疑,何學者之疑陸終氏之事?近莆田尉舍之左,有市人之妻,生男從股髀閒出,亦能創合母子,無他恙。此又足以明屈雍之事不誣。又按:以王父字為氏者,古之道也。然亦有以名為氏者,楚以鬻熊之故,世稱熊氏,女子則稱羋焉。楚國亡於秦漢之世,是時姓氏之道泯矣,故楚以「熊」 著,而楚族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