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從迎魏孝武,封永平縣子。擒竇泰,復弘農,並有戰功, 進爵為公。河橋之戰,太祖所乘馬中流矢,驚逸,太祖 墮於地,敵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乃以策扶太祖, 因大罵曰:『爾曹主何在,爾獨住此,敵人不疑,是貴人 也』。」乃捨之而過。穆以馬授太祖,遂得俱免。自是恩盼 更隆,擢授武衛將軍,加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 司,進爵武安郡公,特賜鐵券,恕以十死。又賜穆世子 惇安樂郡公。征江陵功,封一子長城縣侯。尋進位大 將軍,賜姓㩉拔氏。俄除原州刺史,轉雍州,入為小冢 宰。孝閔踐阼,又別封一子為縣伯。及植謀害晉公護, 穆坐除名。世宗即位,拜驃騎大將軍、直州刺史。建德 元年,遷太保。六年,進位上柱國,除并州總管。時東夏 甫平,人情尚擾,穆鎮之以靜,百姓懷之。

李和

按《周書李和傳》:「和本名慶和,其先隴西狄道人,後徙 居朔方。父僧養,為夏州酋長。和少敢勇,有識度。賀拔 岳鎮關中,引和為帳內都督。以破諸賊功,稍遷征北 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賜爵思陽公。大統初,累遷侍中、 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夏州刺史,賜姓字文氏, 賜名意,封永豐縣公。保定二年,進德廣郡公,出為洛」 州刺史。和前在夏州,頗留遺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 想望德音。和至州,以仁恕訓物,獄訟簡靜。天和三年, 進位大將軍,拜延州刺史。建德元年,改授延綏銀三 州諸軍事。以罪免,尋復柱國。隋開皇元年,和以意是 太祖賜名,市朝已革慶和,則父之所命,義不可違,遂 以「和」為名。二年薨。贈本官,加司徒公,諡肅。子徹嗣。

李昶

按《周書李昶傳》:「昶,頓丘臨黃人。祖彪,為御史中尉。父 遊,亦有才行。遊兄志為南荊州刺史,遊隨從至州。屬 參朱之亂,與志俱奔江左。昶初謁太祖,應對明辨,太 祖每稱歎之。綏德公陸通以為司馬,累遷都官郎中。 太祖以為丞相府記室參軍,著作郎,修國史,轉黃門 侍郎,封臨黃縣伯,奏為御史中尉。歲餘,加使持節車」 騎大將軍,賜姓宇文氏,進爵為侯。武成元年,除中外 府司錄。保定初,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二年, 轉御正中大夫,為納言。尋進爵為公。五年,出為昌州 刺史。還京,卒於路。昶以父在江南,身寓關右,自少及 終不飲酒聽樂,時論以此稱焉。子丹嗣。

李彥

按《周書李彥傳》,「彥字彥士,梁郡下邑人。祖先之,魏淮 南郡守。父靜,南青州刺史。彥解褐奉朝請,從孝武入 關,兼著作佐郎,修起居注,加寧朔將軍,遷平東將軍。 大統初,除通直散騎侍郎。三年拜安東將軍長史、儀 曹郎中。十二年改授民部郎中,封平陽縣子。大軍東 討,加持節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掌留臺事。魏廢帝」 初,拜尚書右丞,轉左丞。彥在《尚書》十有五載,屬軍國 草創,庶務殷繁,斷決如流,略無疑滯。遷給事黃門侍 郎,尋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拜兵部 尚書,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授軍司馬,進 爵為伯。卒諡敬。子昇明嗣。少歷顯職。大象末,太府中 大夫、儀同大將軍。

李遷哲

按《周書李遷哲傳》,「遷哲字孝彥,安康人。世為山南豪 族,仕於江左。祖方達,齊末為本州治中。父元真,仕梁, 歷東梁、衡二州刺史。遷哲起家文德主帥。大同二年, 除安康郡守。太清二年,都督魏興、上庸等八郡諸軍 事。四年,遷持節信武將軍、東梁州刺史。大統十七年, 太祖遣達奚武等略地山南,遷哲戰敗,遂降太祖,拜」 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封沌陽縣伯。魏恭帝初,直州人 樂熾等連結為亂,太祖遣賀若敦趨直谷,不得前,以 遷哲信著山南,乃令同往經略。軍還,加授侍中、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除直州刺史,令與田弘同討 信州。遷哲率驍勇為前鋒,所在攻戰,拓地三千餘里。 及旋軍,遷哲留鎮白帝。世宗初,授都督信臨等七州 諸軍事、信州刺史。二年,進爵西城縣公。天和三年,進 位大將軍。四年,詔遷哲鎮襄陽。五年,陳將章昭達攻 逼江陵,令遷哲往救,遷哲頻擊破之。建德二年,進爵 安康郡公。三年,卒於襄州。遷哲累世雄豪,性華侈,妾 媵至有百數,男女六十九人。緣漢千餘里間,第宅相 次,姬人之有子者,分處其中。遷哲每鳴笳,導從往來, 縱酒飲醼,盡生平之樂。子孫參見,或忘其年名者,披 簿以審之。長子敬仁,先遷哲卒。第六子敬獻嗣,還統 父兵,起家大都督。建德六年,從譙王討稽胡有功,進 爵儀同大將軍。遷哲弟顯,位至上儀同大將軍。

李延孫

按《周書李延孫傳》:「延孫,伊川人。祖伯扶,魏太和末,從 征懸瓠有功,為汝南郡守。父長壽,賜爵清河郡公。孝 武西遷,長壽率勵義士拒東魏,授潁川郡守,遷廣州 刺史。侯景率兵攻之,長壽眾少,城陷遇害。延孫少從 長壽征討,以勇敢聞。初為直閤將軍,賀拔勝為荊州 刺史,表延孫為都督。及長壽被害,延孫乃還,收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