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從太祖與齊神武戰於河橋,入深陷陣,身被七創, 為所獲。弼佯若殞絕於地,守者稍懈,睨其傍有馬,因 躍上西馳得免。五年,遷司空。九年,從戰邙山,轉太尉。 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討平之。遷太保,加柱國大將軍。 魏廢帝元年,賜姓徒何氏。及晉公護執政,朝之大事 皆與于謹及弼等參議。孝閔帝踐祚,除太師,進封趙 國公。元年,薨。

李檦

按《周書李弼傳》:「弼弟檦,字靈傑,長不盈五尺,少事爾 朱榮。魏永安元年,從榮破元顥,拜討逆將軍。及榮被 害,檦從爾朱世隆奉榮妻奔河北。又隨爾朱兆入洛, 賜爵淝城郡男,遷都督。孝武西遷,檦從元斌之與齊 神武戰於成皋,兵敗奔梁,後得逃歸。大統元年,授撫 軍將軍。尋為太祖帳內都督。從復弘農,破沙苑,跨馬」 運矛,隱身鞍甲之中,敵人見之,皆曰:「避此小兒。」太祖 初亦聞檦驍悍,未見其能。至是方嗟歎之曰:「但使膽 決如此,何須要八尺之軀也。」以功進爵為公。九年,從 戰邙山,遷持節、大都督。十五年,拜驃騎大將軍、開府 儀同三司。魏廢帝初,改封封山縣公。孝閔帝踐阼,進 位大將軍。武成初,進爵汝南郡公。出為總管延綏丹 三州諸軍事、延州刺史。四年,卒於鎮。無子,以弼子椿 嗣。先以檦勳功,封魏平縣子。大象末,開府儀同三司、 大將軍、右宮伯,改封河東郡公。

李棠

按《周書李棠傳》,「棠字長卿,渤海蓨人。祖伯貴,魏宣武 時官至魯郡守。父元冑,員外散騎侍郎。棠幼孤,好學, 有志操,魏中興初,辟衛軍府功曹參軍。魏孝武西遷, 棠時在凹北,遂仕東魏。及高仲密為北豫州刺史,請 棠為掾。先是,仲密與吏部郎中崔暹有隙,暹被齊文 襄委任,仲密恐其搆己,遂據城遣棠詣闕歸款。太祖」 嘉之,拜棠衛將軍,封廣宗縣公。俄遷給事黃門侍郎。 魏廢帝二年,從尉遲迥伐蜀。蜀人未即降,棠乃應募, 先使諭之。既入成都,蕭撝問迥軍中委曲,棠不對,撝 遂害之。子敞嗣。

李賢

按《周書李賢傳》,「賢字賢和,其先隴西成紀人。曾祖富, 魏太武時討兩山屠各,歿於陣。祖斌,襲領父兵,鎮高 平,因家焉。父文保,早卒。賢幼有志節。魏永安中,万俟 醜奴反叛,爾朱天光率兵擊破之。其黨万俟道洛猶 據原州。天光遣使造賢,令密圖道洛,賢紿道洛奔牽 屯山。天光令都督長孫邪利行原州事,以賢為主簿。」 道洛乘虛忽至,殺邪利,賢復率鄉人拒戰,道洛乃退。 累遷威烈將軍。賀拔岳為侯莫陳悅所害,太祖西征, 賢與其弟遠穆等密應侯莫陳崇,以功授都督。魏孝 武西遷,太祖令賢率騎兵迎衛。授左都督、安東將軍, 還鎮原州。大統二年,遷原州長史,尋行原州事。四年, 莫折後熾連結賊黨,所在寇掠。賢率鄉兵與史寧討 之,後熾遁走。八年,授原州刺史。十六年,遷驃騎大將 軍、開府儀同三司。太祖之奉魏太子西巡也,至原州, 遂幸賢第,讓齒而坐,行鄉飲酒禮焉。後以弟子植被 誅,賢坐除名。保定二年,詔復賢官爵,授瓜州刺史。高 祖及齊王憲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宮中,太祖 令於賢家處之,六載乃還宮。因賜賢妻吳姓宇文氏, 養為姪女。及高祖西巡,幸賢第,凡昆季至子姪等,並 豫宴賜。四年,王師東討,朝議以西道空虛,乃授賢使 持節、河州總管。賢乃大營屯田,以省運漕。五年,宕昌 寇邊,乃於洮州置總管府以鎮遏之。俄廢洮州總管, 遷於河州,復以賢為之。高祖思賢舊恩,徵拜大將軍。 天和四年,卒於京師。子端嗣。

李遠

按《周書李賢傳》,賢弟遠,字萬歲。魏正光末,天下鼎沸, 遠昆季率勵鄉人,欲圖拒守,而眾情猜懼。遠按劍言 曰:「『有異議者斬』。於是眾皆股慄聽命。遂深壁自守,而 外無救援。城陷,遠閒行入朝,授武騎常侍。及爾朱天 光西伐,除伏波將軍。太祖與語說之,令居麾下。魏文 帝嗣位之始,以遠字可嘉,令扶帝升殿,遷使持節征」 東大將軍。從征竇泰,復弘農,並有殊勳。授都督、瀛州 刺史。沙苑之役,除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陽平 郡公。尋從獨孤信東略。時河東初復,民情未安,授河 東郡守。徵為侍中。魏建東宮,授太子少傅,尋轉少師。 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請舉州來附,齊神武屯兵 河陽,太祖以仲密所據遼遠,難為應接,遠潛師而往, 拔以歸。尋授都督義州弘農等二十一防諸軍事。東 魏將段孝先趨宜陽,遣兵襲破之。拜大將軍。頃之,除 尚書左僕射。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大將軍。遠子植, 在太祖時已掌朝政,及晉公護執權,恐不被任用,乃 密欲誅護。謀泄,護乃害植,并逼遠令自殺。植弟叔諧、 叔謙、叔讓亦死,餘並以幼得免。

李穆

按《周書李穆傳》:「穆字顯慶,少明敏有度量。太祖入關, 便給事左右,深被親遇,處以腹心之任。以功授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