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里,與諸生織席自給。會西羌反畔,恂到田舍,為所執 獲。羌素聞其名,放遣之,徙居新安關下,拾橡實以自 資,卒。

李充

按《後漢書李充傳》:「充字大遜,陳留人。家貧,兄弟六人 同食逓衣。妻竊謂充曰:『妾有私財,願思分異』。充偽曰: 『當呼鄉里內外共議之』。婦從充置酒讌客,充於坐中 前跪白母曰:『此婦人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便呵 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坐中驚肅,因遂罷散。 延平中,徵為博士,選侍中。大將軍鄧騭嘗置酒請充」, 充為陳海內隱居懷道之士,騭欲絕其說,以肉啖之。 充抵肉於地曰:「說士猶甘於肉。」遂出,竟去。遷左中郎 將。年八十,為國三老,卒於家。

李郃

按《後漢書李郃傳》:「郃字孟節,漢中南鄭人。父頡,官至 博士。郃遊太學,通五經,善河洛風星,人莫之識。縣召 署幕門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微服單行,至州縣, 觀采風謠。使者二人當到益部,投郃候舍。時夏夕露 坐,郃因仰觀問曰:『二君發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 邪』?二人問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 分野,故知之耳』。」後三年,使者一人拜漢中太守,奇其 隱德,召署戶曹史,舉孝廉,五遷尚書令,又拜太常。元 初四年,代袁敞為司空,在位四年,坐事免。安帝崩,北 鄉侯立,復為司徒,卒於家。

李法

按《後漢書李法傳》:「法字伯度,漢中南鄭人。和帝永元 九年,應賢良方正對策,除博士,遷侍中、光祿大夫。歲 餘,上疏,以為宦官權重,椒房寵盛,坐失旨,免為庶人, 還鄉里。在家八年,徵拜議郎、諫議大夫,出為汝南太 守。後歸鄉里,卒於家。」

李尤李勝

按《後漢書李尤傳》:「尢字伯仁,廣漢雒人。少以文章顯。 和帝時,侍中賈逵薦尢有相如、揚雄之風,召詣東觀, 受詔作賦,拜蘭臺令史。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 謁者僕射劉珍等俱撰《漢記》。後帝廢太子為濟陰王, 尢上書諫爭。順帝立,遷樂安相。年八十三卒。所著詩 賦、銘誄頌、七嘆、哀典凡二十八篇。尤同郡李勝亦有」 文才,為東觀郎,著《詩》、誄、頌、論數十篇。

李孟元

按《益都耆舊傳》:「孟元修《易》《論語》,大義略舉。質性恭順, 與叔子就同居。就有痼疾,孟元推所有田園悉以讓 就,夫婦紡績以自供給。」

李助

按《梓潼士女志》:「助,字翁君,涪人,通明方技醫術,作《經 方頌說》。」

李南

按《後漢書李南傳》:「南字孝山,丹陽句容人。少篤學,明 於風角。和帝永元中,太守馬稜坐盜賊事被徵,當詣 廷尉,南特通謁賀,稜恨曰:『太守不德,今當即罪,而君 反相賀邪』?南曰:『旦有善風,明日中時應有吉問,故來 稱慶。旦日,稜延望景晏,以為無徵。至晡,乃有驛使齎 詔書原停稜事,南問其遲留之狀,使者曰:『向度宛陵 浦里』』。」「馬踠足,是以不得速。」稜乃服焉。後舉有道,辟 公府,病不行,終於家。

李固

按《後漢書李固傳》:「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 子也。郡舉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陽嘉二年,有地動 山崩火災之異,公卿舉固對策,順帝多所納用。即時 出阿母還舍,諸侍悉叩頭謝罪,朝廷肅然。而阿母宦 者疾固言直,因詐飛章以陷其罪。久乃得議郎,出為 廣漢雒令。至白水關,解印綬還漢中,杜門不交人事。」 永和中,荊州盜賊起,彌年不定,乃以固為荊州刺史。 奏南陽太守高賜等臧穢,賜賂梁冀。冀徙固為太山 太守,遷將作大匠。上疏陳事,以為大司農。沖帝即位, 固為太尉,與梁冀參錄尚書事。明年帝崩。固以清河 王蒜年長有德,欲立之,梁冀不從,乃立樂安王子纘, 年八歲,是為質帝。冀忌帝聰慧,進鴆而崩,議立嗣。先 是,蠡吾侯志常取冀妹,中常侍曹騰等夜往說冀,冀 然其言,乃說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為桓帝。 誣固為妖言,下獄,奏誅之。收固二子基、玆於偃城,皆 死獄中,小子燮得脫。

李歷

按《漢中士女志》:「歷,字季子,太尉固從弟也。少修文學, 性行清白,與鄭康成、陳元方齊名。弱冠拜新城令、朝 請、都督。」

李宣

按《汝南先賢傳》:「宣之子名表,宋公令寇端召表為主 簿。表不樂為吏,於寺門中燒焚衣幘。端怒,收表欲殺 之。陳仲舉聞之,至宋公,欲請表,先過宣。宣問:『何故來』? 曰:『欲見寇令,請足下兒』。宣曰:『吾子犯罪,罪當死,如有 白,君豈妄殺人?宜此還』。端追問仲舉,具以語之。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