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博士。述羞不能致,使尹融奉詔劫之,若起則授公 侯之位,不起賜以藥酒。融宣旨曰:『朝廷貪慕名德,曠 官缺位,宜上奉知己,下為子孫。身名俱全,不亦優乎』? 業歎曰:『古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為此故也。君子見 危授命,乃誘以高位重餌乎』?」融曰:「宜呼家室計之。」業 曰:「大丈夫斷之於心久矣,何妻子之為!」遂飲毒而死。 述恥殺名士,以賻錢百萬弔其家,子翬逃去不受。光 武立表其閭。

李忠

按《後漢書李忠傳》:「忠字仲都,東萊黃人也。父為高密 都尉。忠元始中以父任為郎,王莽時為新博屬長,郡 中咸敬信之。更始立,使使者行郡國,即拜忠都尉官。 忠遂與任光同奉世祖,以為右大將軍,封武固侯。進 圍鉅鹿未下,王郎遣將攻信都,信都大姓馬寵等開 城內之,收太守宗廣及忠母妻,而令親屬招呼忠。時」 寵弟從忠為校尉,即時召見,因格殺之。會更始遣將 攻破信都,忠家屬得全,世祖因使忠還行太守事,收 郡中大姓附邯鄲者,誅殺數百人。及任光歸郡,忠乃 還,復為都尉。建武二年,更封中水侯。其年,徵拜五官 中郎將,從平龐萌、董憲等。六年,遷丹陽太守。十四年, 遷豫章太守。十九年,卒,子威嗣。威卒,子純嗣。永平九 年,坐母殺純叔父,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復封純琴 亭侯。卒,子廣嗣。

李憲

按《後漢書李憲傳》,「憲,許昌人。王莽時為廬江屬令。莽 末,江賊王州公等起眾十餘萬,攻掠郡縣,莽以憲為 廬江連率,擊破州公。莽敗,憲據郡自守。更始元年,自 稱淮南王。建武三年,自立為天子,置公卿百官,擁九 城,眾十餘萬。四年秋,光武遣馬成等擊憲,圍舒。至六 年,拔之。憲亡走,其軍士帛意追斬憲而降。」

李通

按《後漢書李通傳》:「通字次元,南陽宛人。父守,好星曆 讖記。通知漢當更興,乃遣弟軼迎光武相議起兵。光 武即位,徵為衛尉,封固始侯,拜大司農,進大司空,卒 諡恭。」

李善

按《後漢書李善傳》:「善字次孫,淯陽人。本同縣李元蒼 頭也。建武中,疫疾,元家相繼死,惟孤兒續始生數旬, 而貲財千萬。諸奴婢謀殺續,分其財產。善乃潛負續 逃去,隱山陽瑕丘界中,親自哺養,乳為生湩。續雖在 孩抱,奉之不異長君。閭里感其行,皆相率修義。續年 十歲,善與歸本縣,修理舊業,告奴婢於長吏,悉收殺」 之。瑕丘令上《善行狀》,光武詔拜善及續並為太子舍 人。善,顯宗時遷日南太守,之官,過李元冢,乃脫朝服, 持鉏去草,拜哭修祭祀,盡哀,數日乃去。到官,以愛惠 為政,遷九江太守,未至卒。續至河間相。

李章

按《後漢書李章傳》,「章字第公,河內懷人,五世二千石。 章習《嚴氏春秋》,經明教授,歷州郡吏。光武為大司馬, 召置東曹屬。光武即位,拜陽平令。時趙、魏大姓趙綱 於縣界起塢壁,繕甲兵,為在所害。章到,乃設饗會而 延謁綱。綱從百餘人來,章與對讌飲有頃,手劍斬綱, 伏兵亦悉殺其從者。因馳詣塢壁,掩擊破之,吏人遂」 安。遷千乘太守,拜侍御史。出為琅邪太守。時北海安 丘大姓夏長思等反,遂囚太守處興,而據營陵城。章 聞,即發兵千人,馳往擊之。引兵安丘城下,與長思戰, 斬之,獲三百餘級而還。後坐度田不實,免歸。復徵,會 病卒。

李育

按《後漢書李育傳》,「育字元春,扶風漆人也。少習《公羊 春秋》,沈思專精,博覽書傳,知名太學,深為同郡班固 所重。固奏記薦育於驃騎將軍東平王蒼,由是京師 貴戚爭往交之。州郡請召,育到,輒辭病去。常避地教 授,門徒數百。頗涉獵古學,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 謂不得聖人深意,以為前世陳元、范升之徒更相非」 折,而多引圖讖,不據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 事。建初元年,衛尉馬廖舉育方正,為議郎。後拜博士。 四年,詔與諸儒論《五經》于白虎觀,育以《公羊》義難賈 逵,往返皆有理證,最為通儒,再遷尚書令。及馬氏廢, 育坐為所舉,免歸。歲餘復徵,再遷侍中,卒於官。

李恂

按《後漢書李恂傳》:「恂字叔英,安定臨涇人。辟司徒桓 虞府,後拜侍御史,持節使幽州,宣布恩澤,慰撫北狄。 所過皆圖寫山川,屯田聚落百餘卷,悉封奏上。肅宗 嘉之,拜兗州刺史,遷張掖太守。時大將軍竇憲將兵 屯武威,天下州郡莫不修禮遺,恂奉公不阿,為憲所 奏免。後復徵拜謁者,使持節,領西域副校尉。西域殷」 富,多珍寶,諸國侍子及督使賈胡數遺恂奴婢、宛馬、 金銀、香罽之屬,一無所受。「北匈奴數斷西域車師、伊 吾、隴沙以西使命不得通。」恂設購賞,遂斬鹵帥,縣首 軍門,自是道路夷清。遷武威太守,後坐事免,步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