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者,敏行上書極論之,叔元乃得罪。敏行有名一時, 而雅操不逮父,卒年三十九,贈工部侍郎。」

孔戣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戣,字君嚴,擢進士第,鄭 滑盧群辟為判官。群卒,攝總留務,入為侍御史,累擢 諫議大夫,宦寵側目。俄兼太子侍讀,改給事中,江西 觀察使,再遷尚書左丞,出為華州刺史。明州歲貢淡 菜、蚶蛤之屬,戣奏罷之。歷大理卿、國子祭酒。會嶺南 節度使崔詠死,帝謂裴度曰:『嘗論罷蚶菜者誰歟度』」 以戣對。即拜嶺南節度使,交廣大治。穆宗立,以吏部 侍郎召,改右散騎常侍,還為左丞,以禮部尚書致仕。 卒,年七十三,贈兵部尚書,諡貞。子遵孺。

孔戡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戡,字勝始,進士及第,補 修武尉,以大理評事佐昭義李長榮節度府。長榮死, 盧從史代之,留署掌書記。從史與王承宗、田緒陰相 結,欲久連兵以固其位。戡始陰爭不從,則於會肆言 拆之,遂以疾歸洛陽。從史誣以事,奏三上,詔以衛尉 丞分司東都,給事中呂元膺執不可,憲宗曰:「朕非不 知戡,行用之矣。」未幾卒,年五十七。從史敗,追贈司勳 員外郎。

孔戢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戢,字方舉。父死難,詔與 一子官,補修武尉,不受,以讓其兄戡。擢明經書判高 等,為校書郎、陽翟尉。累遷殿中侍御史,分司東都,轉 侍御史、庫部員外郎,拜京兆少尹,再遷湖南觀察使, 召授右散騎常侍,京兆尹。歲旱,戢躬祠曲江池,一夕 大澍,帝悅,詔兼御史大夫。卒贈工部尚書。」

孔策

按《闕里志》,「三十九代策明經及第,歷少府監主簿、國 子監丞,襲封文宣公,遷國子尚書博士,年五十七卒。 子振。」

孔溫裕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戣,戣子溫裕,仕為天平 節度使。」

孔溫業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戢,戢子溫業,字遜志,擢 進士第。大中時,為吏部侍郎,求外遷,宰相白敏中顧 同列曰:「吾等可少警,孔吏部不樂居朝矣。」後為太子 賓客。

孔振

按《闕里志》:「四十代振,字國文,懿宗咸通四年狀元及 第,除祕書省校書郎,歷運判、監察御史、左補闕、水部 員外郎,襲封文宣公。年七十四卒。子一:昭儉。」

孔緯

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戣,戣子遵孺,遵孺子緯, 字化文,少孤,才譽早成,擢進士第。崔慎由表置幕府, 再遷觀察判官,以長安尉直弘文館,遷監察御史,進 禮部員外郎,兼集賢直學士,為右司員外郎,拜翰林 學士,俄知制誥,頻遷戶部侍郎,擢御史中丞,三遷吏 部侍郎,改太常卿。從僖宗到蜀,以刑部尚書判戶部」, 改太子少保,進拜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 帝還,領諸道鹽鐵轉運使,累遷尚書左僕射,兼京畿 營田使。昭宗即位,進司空兼國子祭酒,加司徒,封魯 國公,進兼太保,出為荊南節度使,俄貶均州刺史。召 入朝,再擢吏部尚書,以司空、門下侍郎復輔政。會天 子出次石門,從至莎城,以病還都,卒,贈太尉。

孔昭儉

按《闕里志》:「四十一代昭儉,任南陵尉,授廣文館博士、 兗州司馬,賜緋,除祕書郎,襲封文宣公,累宰曲阜。年 六十卒。子一光嗣。」

孔光嗣

按《闕里志》:「四十二代光嗣齋郎出身。哀帝天祐二年, 授泗水令,陵廟主。年四十二,為灑掃戶孔末所害。子 一:仁玉。」

後唐

孔謙

按《五代史孔謙傳》:「謙,魏州人,為魏州孔目官。魏博入 於晉,莊宗以為度支使。自少為吏,工書算,頗知金穀 聚斂之事。習與梁相拒河上十餘年,大小百餘戰,調 發供饋,未嘗缺乏,所以成莊宗之業者,謙之力為多。 莊宗建大號,以謙為租庸使。謙無他能,直以聚斂為 事,天下怨苦之。明宗立,下詔暴謙罪,斬於洛陽市,籍 沒其家。」遂罷租庸使額,分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

孔欽

按《浙江通志》:「欽字季舒,會稽人。官至光祿大夫。」

孔循

按《五代史孔循傳》,「循不知其家世何人也,少孤,流落 汴州。汴州富人李讓闌得之,養以為子。梁太祖鎮宣 武,以李讓為養子,循乃冒姓朱氏。稍長,給事太祖帳 下。太祖諸兒乳母有愛之者,養循為子。乳母之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