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諭以朝廷威德,刲羊釃酒,宴犒甚至,眾皆悅服。後復 來擾邊,遵誨率兵擊走之,夷落以定。就拜羅州刺史。 太宗即位,兼領靈州路巡檢。遵誨不知書,豁達無崖 岸,多方略,武藝皆絕人。在通遠軍凡十四年,夏人悅 服,皆謹封界,秋毫不敢犯。太平興國六年,卒,年五十 六。帝軫悼,錄其子嗣宗、嗣榮為殿直。

董源

按《十國春秋》:南唐董源善畫,後主時為後苑副使。畫 多作山水龍,離蟄出洞,升降自如。又工人物。一日,後 主坐碧洛宮召馮延己論事,至宮門,逡巡不敢進。後 主使趣之,延己云:「有宮娥,著青紅錦袍,當門而立,未 敢竟進。」使諦視之,乃八尺琉璃屏,畫夷光於上。蓋源 筆也。

董羽

按《十國春秋》:南唐董羽,字仲翔,常州人。口吃不能疾 談,俗號「董啞子。」善繪龍水海魚,事後主為翰林待詔。 後歸宋,宋太宗常令畫端拱樓下四壁,極其精思。一 日太宗與嬪御登樓,時皇子尚幼,見畫壁驚啼,亟令 圬墁云。

董儼

按《宋史董儼傳》,「儼字望之,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三 年進士,解褐大理評事,通判饒州,加著作佐郎。五年, 授左拾遺、直史館,轉右補闕,充淮南西路轉運副使, 轉刑部員外郎。端拱初,進郎中、三司度支副使。踰年, 以戶部員外郎知泉州,召為京東轉運使,拜右司議 大夫,充右計諫。使罷,出知揚州,遷右諫議大夫,徙潭」 州,轉給事中,歷知廣、岳、洪三州、江陵府。景德中,判吏 部銓,加工部侍郎。時黃觀罷西川轉運歸闕,儼與知 雜御史王濟姻家,因託濟言於觀,求薦己知益州。未 幾,觀復領陝西轉運,得對便殿,儼謂其必薦己,他日 面陳,「自以孤直,不為權要所容,況黃觀庸淺無操持, 恐為執政所使,妄有論薦,俾臣遠適,惟陛下察之。」真 宗不之詰。數日,王濟得對,因述儼嘗有私託,且言:「儼 性本矯詐,臣語觀不可,許之。」真宗不欲暴其事,乃出 儼知青州。儼復請對,言為權臣所擯,上慰遣之,久而 不去,乃謂之曰:「爾自告黃觀求知益州,復有何人排 斥乎?」儼即矍然,且言觀、濟嘗議益州,須得臣往彈壓 之。上以其詞不類,因令條析以聞。復遣使陝西質問 黃觀,觀具述儼託王濟求薦之事,坐責授山南東道 節度行軍司馬,不署州事。大中祥符初,會赦,起知郢 州,病疽卒,年五十四。東封恩,復其官。子仲容、仲宗並 為太子中舍。兄偉至殿中丞致仕。

董道明

按《宋史董道明傳》:「道明,蔡州褒信人。母死出葬,道明 潛匿墓中,人瘞之。經三日,家人發冢取之,道明無恙, 終身廬於墓側。」

董元亨

按《宋史董元亨傳》:「元亨,深州束鹿人,累官國子博士, 通判貝州。王則據城叛,是日冬至,元亨方與州將朝 謁天慶觀。變起倉卒,元亨促馬馳還坐聽事,賊黨露 刃排闥入,脅元亨曰:『大王遣索軍資庫鑰。元亨據案 叱曰:『大王誰也?妖賊敢弄兵乎?我有死鑰,不可得也』。 賊將郝用繼來,索愈急,元亨厲聲罵賊,用遂殺之,㩦』」 鑰而去。事聞,贈太常少卿,錄其子孫三人。賊平,獲郝 用,斬以祭元亨

董隱子

按《黃山谷文集董隱子傳》:「董隱子隱於乞人,從人乞 於南康市中,與酒無不飲,未嘗見其醉。連敗紙蔽後, 前衣穿結不周,腹背風嚴,人挾纊戰栗,其面有孺子 色,言皆玩人,然狂而不悖。高安劉格道純晚得之,與 為禮,甚愿。為置酒,解衣衣之,與言,或時語不狂。自道 宿人年三十六矣,熟視二十許人也。道純得」瘡如 蓓蕾潰。肌膚岑岑痛。晝夜生。數十隱子為和劑。五日 良已。

董敦逸

按《宋史董敦逸傳》:「敦逸,字夢授,吉州永豐人。登進士 第,調連州司理參軍,知穰縣,徙知弋陽縣,稍遷梓州 路轉運判官。元祐六年,召為監察御史,言蘇軾制誥 中指斥先帝,出為湖州運判,改知臨江軍。紹聖初,復 除監察御史,改工部員外郎,遷殿中侍御史、左司諫、 侍御史。」瑤華祕獄成,詔詣掖庭錄問,敦逸察知冤狀, 上疏略云:「瑤華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詔下之日, 天為之陰翳,是天不欲廢之也;人為之流涕,是人不 欲廢之也。臣嘗閱錄其獄,恐得罪天下。」哲宗讀之怒。 明年,用他事出知興國軍,徙江州。徽宗即位,加直龍 圖閣、知荊南,召入為左諫議大夫,遷戶部侍郎。卒,年 六十九。

董必

按《宋史董必傳》:「必字子彊,宣州南陵人。嘗謁王安石 於金陵,咨質諸經疑義,為安石稱許。登進士第,紹聖 中,提舉湖南常平。時相章惇方寘眾君子於罪,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