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7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中傳

按《朝城縣志》中傳:「字巽菴,萬曆甲戌進士。任西安府 推官,推戶部主事,管理通州倉,一切刁需之弊,釐革 殆盡。甲申,轉郎中,督薊州兵儲,羨金千兩,悉報部。己 丑,參楚藩政,奉敕督理版策,不踰年而竣。壬辰,充祝 釐使,入賀,便道歸省。明年,轉陝西按察使。按部辯明 冤枉,勸善廉污,再調雲南廉憲。振綱肅紀,問民俗,祛」 吏弊奸豪,凜凜有神明之稱。

吳達可

按《明外史吳達可傳》:「達可,字安節,宜興人,尚書儼從 孫也。舉萬曆五年進士,歷知會稽、上高、豐城,並有聲。 選授御史,視鹽長蘆,歲祲,力請賑貸。改按江西,還掌 河南道事,佐溫純大計京官,擢太僕少卿,再遷南京 太僕卿,召改光祿,進通政使。尋上疏乞休去,卒贈右 副都御史。」

吳堯弼

按《雲南通志》:「堯弼,字宗舜,鶴慶郡人。萬曆丙子舉人, 丁丑進士,選庶常散館,改兵部郎,主武選,抑強植弱。 出為僉憲,督學貴州。尋內艱,服滿,補四川僉憲,備兵 安綿。撫馭有要,蕃人誓不復反,民賴以安。卒於官。」

吳鋌

按《貴州通志》:「鋌,都勻人。萬曆壬午,舉鄉試第一。益下 帷自勵,夜潛坐,常至雞鳴。上春官,不偶卒。」

吳之佳

按《明外史李獻可傳》:「獻可偕六科諸臣,疏請豫教,帝 怒,出獻可以雜職徙邊方。刑科都給事中吳之佳上 疏救,帝益怒,貶一秩,出之外。之佳,萬曆八年進士,長 洲人,初為襄陽知縣,以治行徵,天啟初,贈太僕少卿。 孫适亦兵科給事中,敢言。」

吳崇禮

按《寧陽縣志》:崇禮字彬卿,別號節庵。誕之夕,封公夢 仙人相訪,遂誕崇禮。萬曆丙戌舉進士,筮仕蒲縣,壬 辰欽取西臺,按兩淮鹽政,庚子按淮揚,乙巳巡關李 晉江拜相,臺省九列皆具保疏,公獨毅然不可,曰:「吾 臺省聞有參駁,不聞有保舉也。」未幾諸保者斥,一時 朝議鬨然,推服其識力。丁未陞棘卿,明允執法,遂晉 順天巡撫。戊申,丁繼母憂,號泣出血。乙丑,起大司馬, 即促裝,忽轉南京大司寇。崇禮曰:「吾治兵未效,復治 刑乎?誓必大宣主德,廣布皇仁,使囹圄空虛,乃吾願 耳。」積勞成痼,卒於南京。上嘉其清忠,特賜寵卹,贈太 子太保,賜諡「定襄。」

吳鴻洙

按《萊蕪縣志》:「鴻洙,字文衢,號鳳城,萬曆丙戌進士。筮 仕工曹,歷郎署七年,凡視大工者三,省,水衡錢以數 十萬計。辛卯,出典蜀試,號得人。擢浙少參,主督漕,盡 祛積弊。會倭警,擇備兵者乃晉憲使,駐海上三年,簡 練士卒,皆精銳可用,東南晏如。後陞山西參政,備兵 岢嵐。撫臣謂鴻洙不可一日去浙,疏留報可。越歲戊」 戌遂捐館。

吳應賓

按《安慶府志》:「應賓,字尚之,方伯一介之四子也。少穎 異,博覽群書。登萬曆丙戌進士,選庶常,授翰林編修。 數年,以目眚告歸。居鄉四十載,惟閉戶著述,深於性 命之旨。天啟中,同里左光斗、方大鎮交章以理學薦, 特召,病不克赴,加左春坊。疏論時政,上嘉之,門人稱 為宗一先生。」

吳鴻功

按《萊蕪縣志》:「鴻功,字文勳,號鳳岐,中萬曆戊子解元, 己丑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歷任山西提學參政。」

吳從誠

按《潛江縣志》:「從誠,字形菴。才高性樸,有古君子風。萬 曆戊子,登賢書,筮仕陝庠,旋聘川闈,所得悉知名士。 司刑理鹺,異績著聞,不次擢參藩。解組後,杜門泊如, 痛祿養未及,乃鐫石人以象己,長跪墓門,致有紫荊 冬華之瑞。」

吳寶秀吳一元

按《明外史吳寶秀傳》:「寶秀字汝珍,浙江平陽人。萬曆 十七年進士。授大理評事,歷寺副、寺正。二十六年出 為南康知府。湖口稅監李道橫甚,寶秀不與通。會漕 舟南還,道欲榷其貨,遣爪牙持牒捕漕卒,寶秀拒不 發。道大怒,飛章劾寶秀及星子知縣吳一元、青山巡 檢程資阻撓稅務,詔俱逮治。寶秀妻陳氏慟哭請偕」 行,寶秀不可,自經死。寶秀至京,下詔獄。大學士趙志 皋疏救星子民陳英者,約儒士走京師,伏闕訟冤。於 是撫按及南北諸臣論救者疏十餘上,帝皆不省。一 日,司禮田義彙諸疏進,帝命移獄刑部。皇太后亦聞 陳氏之死,為帝言。至九月,並釋為民,歸家。踰年卒。天 啟中,贈太僕少卿,賜錄一子。

吳仁度

按《明外史吳悌傳》:「悌子仁度,字繼疏,萬曆十七年進 士,授中書舍人。三王並封議起,抗疏爭之。久之,擢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