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6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萬姓統譜》:「毅,南城人。性敏學贍,學者尊稱為『學海 先生。洪武初,徵拜為博士典籤,預修《大明律令》。尋致 仕歸,教授鄉里。為文古雅,不事雕琢。有《學海集》』。」

吳伯昂

按《河南通志》:「伯昂,歸德人。問學該博,元末隱居不仕。 明洪武初,以儒士徵至京師,儀度老成,特拜國子監 祭酒,造就人才有法。居數歲,卒於官。」

吳昭

按《山西通志》:「昭盂縣人,性穎悟,博通經史。洪武間,授 中書省郎中,陞福建左布政使。興利除害,民甚便之。 會天變,求直言,條陳國事,切中時宜,詔褒美之。」

吳印

按《山西通志》:「印昭從弟,有卓識,洞曉古今事變。元末 隱於緇流。明興應詔,累官山東布政使。所至有惠政。 副使張孟兼負其能,屢轢之。印上書請歸田。詔褒印, 罪孟兼。」

吳謙

按《尤溪縣志》:「謙,縣坊人。洪武初,以明經舉,除山東道 監察御史,以言事左遷湖廣武昌知縣。有守禦千戶 周頤,挾勳舊虐民,謙劾奏之,竟置之法,邑境肅然。尋 卒於官。」

吳孔彰

按《河南通志》:「孔彰,臨潁人。才識超卓,博通經史。洪武 初,以儒士薦,累官山西右布政。」

吳良

按《句容縣志》:「良,崇德鄉人,洪武初為耆老,丰姿魁偉, 才識通敏。除知府職,署福建布政司事,實授山東兗 州府知府。」

吳榮一

按《黃安縣志》:「榮一,中和里人。洪武初,棲中和石壁山, 種蔬養鶴,博覽豪吟,陵轢巢、許。嘗荷鑱斸藥濟人。後 徙於菟,以隱德名。」

吳普隆

按《安慶府志》:「普隆,宿松人。性剛果,善謀斷。洪武初,由 人材任福建左布政,裁決庶務,事皆中理,以疾卒於 官。」

吳率正

按《江西通志》:「率正名滸,金谿人。洪武初,舉賢良方正, 知武康縣。嘗被誣繫獄,父老詣闕奏請復任。上驗其 實,命給榜列名,遍示天下,以厲廉潔。陞太原府知府, 以足疾召至京師,賜歸。」

吳善

按《安慶府志》:「善,國子生,桐城人,洪武初任廣平知府, 惠施百姓,政聲焯焯。」

吳彤

按《江西通志》:「彤字文明,臨川人。用守臣薦,為國子監 博士,改嚴州同知。吳元年召還,議即位郊祀儀注。洪 武建元,擢僉湖廣按察司,遷北平副使。兩典鄉試,得 士尢多,有《山居》」、「《南遊》諸集。」

吳汝寧

按《揚州府志》:「汝寧,泰州人。洪武初,伯兄汝陽以鹽事 戍雲南烏撒衛。越六年歸里,心憚遠行,臨發愀然不 樂,汝寧慷慨願代兄役。行至黃陵廟,遇風覆舟溺死。」

吳伯宗

按《明外史吳伯宗傳》:「伯宗名祐,以字行,金谿人。洪武 三年鄉薦舉首。明年廷對,擢進士第一,授禮部員外 郎,與修《大明日曆》。胡惟庸用事,欲人附己,伯宗性剛 直,不肯相屈下。惟庸銜之,中傷,以事謫鳳陽。伯宗上 書論時政,因言惟庸專恣不法,辭甚剴切。帝得奏,召 還,使安南,得馴象方物以獻。除國子助教,命進講東」 宮,首陳「正心誠意」之說。改翰林典籍。帝製《十題》命賦, 援筆立就,帝稱曰「才子。」除太常寺丞,辭。改國子司業, 又辭。忤旨,貶金華教諭。至淮安,召還為翰林檢討。十 五年進武英殿大學士。明年坐弟仲實為三河知縣, 薦舉不實,詞連伯宗,降檢討。伯宗溫厚詳雅,不苟媕 阿,卒於官。

吳谷賢弟谷善

按《江西通志》:「谷賢,字賓之,大庾人。洪武四年舉賢良 科,召對稱旨,授廣西按察僉事。弟谷善,字美之,亦舉 賢良,仕終廣西柳州府同知。」

吳雲

按《明外史王禕傳》:「洪武八年,太祖議遣使招諭梁王, 召湖廣行省參政吳雲語之,雲請行。時梁王遣鐵知 院輩二十餘人使漠北,為大軍所獲,送京師,太祖釋 之,令與雲偕行。既入境,鐵知院等謀誘雲,令詐為元 使,改制書,共紿梁王。雲誓死不從,鐵知院等遂殺之。 雲,宜興人,元翰林待制。仕太祖,歷官刑部尚書,出為」 湖廣參政。雲南平。雲子黻上雲事於朝,詔馳傳返葬, 以黻為國子生。弘治中,贈雲刑部尚書,諡「忠節。」

吳叔圭

按《浙江通志》:「叔圭,麗水人。博學善屬文。洪武中,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