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團練使。

《田錫傳》:「錫為左拾遺,上疏獻軍國要機者一,朝廷大 體者四。疏奏,優詔褒答,賜錢五十萬。僚友謂錫曰:『今 日之事鮮矣,宜少晦以遠讒忌』。」錫曰:「事君之誠,惟恐 不竭。矧天植其性,豈為賞奪耶。」

《王沔傳》:沔為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淳化初,宰相趙普 出守西洛,呂蒙正以寬簡自任,政事多決於沔。沔與 張齊賢同掌樞務,頗不葉。齊賢出知代州,沔遂為副 使,參預政事。陳恕好苛察,亦嘗與沔忤。淳化二年,齊 賢洎恕參知政事,沔不得自安,慮僚屬有以中書舊 事告齊賢等。會左司諫王禹偁上言:「自今宰相及樞 密使不得於本廳見客,許於都堂延接。」沔喜,即奏行 之。直史館謝泌以為如此,是疑大臣以私也,疏駮之。 太宗追還前詔,沔暨恕因是罷守本官。翌日,蒙正亦 罷。

《謝泌傳》:「泌官左正言時,王禹偁上言:『請自今庶官候 謁宰相,並須朝罷於政事堂,樞密使預坐接見,將以 杜私請。詔從之。泌上言曰:『伏睹明詔,不許宰相樞密 使見賓客,是疑大臣以私也。《書》曰:『任賢勿貳,去邪勿 疑』。張說謂姚元崇曰:『外則疏而接物,內則謹以事君。 此真大臣之體。今天下至廣,萬機至繁,陛下以聰明 寄於輔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見, 則庶官請見咨事,略無解衣之暇。今陛下囊括宇宙, 總攬英豪,朝廷無巧言之士,方面無姑息之臣,奈何 疑執政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於大體,妄有陳述。 太宗覽奏,即追還前詔,仍以泌所上表送史館。 《蘇易簡傳》:雍熙二年,易簡與賈黃中同知貢舉。初,易 簡充貢,宋白掌貢部,至是裁七年。易簡幼時隨父河 南賈黃中來使,嘗教之屬詞,及是悉為同列。易簡連 知貢舉,陳堯叟、孫何並甲廷試。

《辛仲甫傳》:「仲甫,端拱中進戶部侍郎。時呂蒙正以長 厚居相位,王沔任事,仲甫從容其間而已。」

《楊業傳》:「業子延昭,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 延昭不達吏事,軍中牒訴,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頗為 正所罔,因緣為奸。帝知之,斥正還營,而戒延昭。」 《常思德傳》:「淳化中,以功授汝州刺史。初,曹彬北征不 利,至涿州,左右皆潰散,獨思德以所部護至易州,語 人曰:『既備戎行,則與主帥同生死可也。若視利害以 為去』」就,將何面目以見君父乎!太宗嘗聞其言,至是 陛辭,深加慰勞,且諭之曰:「汝少仕時,既以驍勇自效, 且能盡心於主將,事朕之日,亦當盡心乃職,無負朕 之委寄也。」

《讀書鏡》:鞠詠受知於王化基,及王公知杭州,詠擢第, 知仁和縣。公,屬吏也,將之官,先以書及所作詩寄王 公,以謝平日獎進,今復為吏,得以文字相樂之意。王 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鞠大失望, 於是不復冀其相知而專修吏幹矣。其後王公入為 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或問其故,答曰:「鞠詠之才,不 患不奮,所憂者氣俊而驕,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宋史·向敏中傳》:敏中為淮南轉運副使,時領外計者 皆以權寵自尊,所至畏憚。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屬有 禮,勤於勸勗,職務修舉。

《宋太初傳》:「至道初,太初充鹽鐵副使,時陳恕為使,太 初有所規畫必咨恕,未嘗自用為功,恕甚德之。」 《袁廓傳》:「廓為度支判官,籍田,轉本曹郎中,判戶部勾 院。廓強項好爭,數與判使等較曲直於上前,聲氣俱 厲,上每優容之。」

《裴莊傳》:「莊歷虹縣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權司理掾,轉 運使雷德驤以威望自任,嘗巡按至境,官屬皆出迎 候,莊獨視事本局,徐謁道周,德驤稱其有守。徙權忻 州錄事參軍。」

《呂端傳》:端為相持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慮與寇準 同列,先居相位,恐準不平,乃請參知政事,與宰相分 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從之。時同列奏對多 有異議,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內出手札戒諭自今中 書事必經呂端詳酌,乃得聞奏。端愈謙讓不自當。 《劉保勳傳》:保勳嘗語人曰:「吾受君命未嘗辭避,接同 僚」未嘗失意,居家積貲未嘗至千錢。

《青箱雜記》:李昉、呂端同踐文館,後各登台輔。呂公贈 李公詩曰:「憶昔僦居明德坊,官資俱是校書郎。青衫 共直昭文館,白首同登政事堂。佐國廟謨君已展,避 賢榮路我猶妨。主恩至重何時報,老眼相看淚兩行。」 《宋史·魏仁浦傳》:仁浦,孫昭亮,拜西上閤門使,進秩東 上。上言閤門舊儀制未當。乃詔龍圖閣學士陳彭年、 待制張知白、引進使白文肇,與昭亮同加詳定。昭亮 與陳彭年款昵,彭年嘗稱其才。

昭亮居官務皦察,多遣人偵伺僚輩,樞密承旨尹德 潤嘗少之。會閤門副使焦守節、內殿崇班郭盛以役 卒與德潤治第,昭亮廉知,發其事,皆坐黜削。李維即 王曾妻之叔父,同在翰林,曾受詔試舉人,以家事屬 維。昭亮意曾受祈請,奏其竊語,遣中使參問,無他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