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2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知中外事?若令都堂群臣請見咨事,無解衣之暇。夫

左右大臣,使非其人,當斥而去之。既得其人,任之以 政,又何疑耶?今請不得本廳接見賓客,以防請託,非 陛下推赤心待大臣之意。」太宗覽奏,嘉歎之。即追還 前詔,令丞相、樞密使接見賓客如故,仍以泌所上書 送史館。

《玉照新志》:「盧多遜門下士有种英、蘇冠者,平生最器 重之。得罪之後,賓客雲散,獨英、冠二人徒步送抵天 涯而還。英後易名放,即明逸。冠易名易簡,魁天下,為 參知政事。」

《宋史李昉傳》:「昉和厚多恕,不念舊惡,好接賓客,江南 士大夫歸朝者多從之游。」

《呂溱傳》:溱開敏善議論,一時名輩皆推許。然自貴重, 在杭州接賓客不過數語,時目為「七字舍人」云。 《馬全義傳》:全義子知節,歷官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 事。知節將家子,慷慨以武力智謀自許。又能好書,賓 友儒者,所與善厚,必一時豪傑,論事謇謇未嘗有所 顧忌。故聞其風者,亦知其為正直云。

《郎簡傳》:「簡,臨安人,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性和易,喜 賓客,即錢塘城北治園廬,自號武林居士。」

《王旦傳》:「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察可與言及 素知名者,數月後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 言而獻之,觀才之所長,密籍其名,其人復來不見也。」 《丁謂傳》:「謂善談笑,尤喜為詩,至於圖畫博奕音律,無 不洞曉。每休沐,會賓客,盡陳之聽,人人自便。而謂從 容應接於其間,莫能出其意者。」

《李至傳》:「至剛嚴簡重,人士罕登其門。」

《李沆傳》:沆為相,接賓客常寡言。馬亮與沆同年生,又 與其弟維善,語維曰:「外議以大兄為無口匏。維乘間 達亮語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 上封論奏,了無壅蔽,多下有司,皆見之矣。若邦國大 事,北有契丹,西有夏人,日旰條議所以備禦之策,非 不詳究,薦紳如李宗諤、趙安仁皆時之英秀,與之談』」, 猶不能啟發吾意。自餘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 失次,即席必自論功最,以希寵獎,此有何策而與之 接語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謂「籠罩」「籠罩」之事,僕病 未能也。

《黃鑑傳》:「鑑字唐卿,少敏慧過人,舉進士,補桂陽監判 官,為國子監直講,同郡楊億尤善其文詞,延置門下, 由是知名。」

《范鎮傳》:鎮字景仁,成都華陽人。薛奎守蜀,一見愛之, 館於府舍,俾與子弟講學。鎮益自謙退,每步行趨府 門,踰年,人不知其為帥客也。及還朝,載以俱。有問奎 入蜀何所得。曰:「得一偉人,當以文學名世。」

《聞見前錄》:「張文定公齊賢,河南人。少為舉子,貧甚,客 河南尹張全義門下,飲啖兼數人,自言平時未嘗飽。」 《宋史。陳堯佐傳》:「堯叟掌樞機,弟堯佐直史館,堯咨知 制誥,與省華同在北省,諸孫任官者十數人,宗親登 科者又數人,榮盛無比。賓客至,堯叟兄弟侍立省華 側,客不自安,多引去。」

《呂蒙正傳》:富言者,蒙正之客也。一日白曰:「兒子十許 歲,欲令入書院,事廷評太祝。」蒙正許之。及見,驚曰:「此 兒他日名位與吾相似,而勳業遠過於吾。」令與諸子 同學,供給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後弼兩入相,亦以司 徒致仕。其知人類如此。

《靳懷德傳》:「懷德本名湘,素游寇準之門。準父名湘,景 德中,準方為相,懷德乃改名焉。」

《向敏中傳》:天禧初,進右僕射。是日翰林學士李宗諤 當對,帝曰:「朕自即位未嘗除僕射,今命敏中,此殊命 也。」敏中應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賀客必多,卿往視之, 勿言朕意也。」宗諤既至,敏中謝客,門闌寂然。使人問 庖中:「今日有親友飲宴否?亦無一人。明日具以所見 對。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職』。」

《王超傳》:「超子德用為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大都督府 長史。有言德用市馬於府州者,降右千牛衛上將軍, 知隨州。州置判官,家人皆惶恐。德用舉止言色如平 時,惟不接賓客而已。」

《張存傳》:「存以吏部侍郎致仕,凡十五年,積遷禮部尚 書。家居矜莊,子孫非正衣冠不見,與賓友燕接,垂足 危坐,終日未嘗傾倚。」

《沈遘傳》:「遘知開封府,遷龍圖閣直學士。蚤作視事,逮 午而畢。出與親舊還往,從容燕笑,沛然有餘暇。士大 夫交稱其能。」

《清波雜志》:「張芸叟曰:『申公知人,故多得於下僚。家有 茶羅子,一銀飾,一金飾,一棕欄。方接客,索銀羅子,常 客也,金羅子,禁近也。棕欄則公輔必矣。家人常挨排 於屏間以候之』。」

《退朝錄》:杜祁公休𨓆居南都,客至無不見,止服衫帽, 嘗曰:「七十致政,可用高士服乎?」

《宋史王琪傳》:「琪性孤介,每疾俗吏飾廚傳以沽名譽, 故待賓客頗闊略,間造飛語起謗,終不自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