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6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遷越州都督,歷西北道安撫大使。

陳君賓

按《唐書循吏傳》:「君賓,陳鄱陽王伯山子也。仕隋為襄 國通守。武德初,挈郡聽命,封東陽郡公,遷邢州刺史。 貞觀初,徙鄧州。州承喪亂後,百姓流穴,君賓加意勞 來,不期月皆還自業。明年,四方霜潦,獨君賓所治有 年儲倉充羨,蒲、虞二州民就食其境。太宗下詔勞之 曰:『去年關內六州穀不登餱,糧少,令析民房逐食。聞 刺史與百姓識朕此懷,務相安養,還有贏糧,出布帛 贈遺行者。此知水旱常數,更相拯贍,禮讓興行,海內 之人皆為兄弟,變澆薄之風,朕顧何憂!已命有司錄 刺史以下功最,百姓養戶,免今年調物』。」是歲,入為太 府少卿,轉少府少監。坐事免。起為虔州刺史,卒。

長孫順德

按《唐書長孫無忌傳》:「無忌族叔順德,仕隋為右勳衛, 征遼,當行,亡命太原,素為高祖親厚,太宗將起兵,令 與劉弘基募士於外。大將軍府建,授統軍,從平霍邑、 臨汾、絳郡,有功,與劉文靜擊屈突通於潼關,順德執 通以獻,遂定陝縣,以功進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 李孝常謀反,坐與交,削籍為民。歲餘,帝閱《功臣圖》,見」 其像,憐之,遣宇文士及視順德。順德方頹然醉,遂召 為澤州刺史,復爵邑。順德素少檢,侈放自如,至是折 節為政,以嚴明稱。先時守長多通餉問,順德繩擿無 所容,遂為良吏。前刺史張長貴、趙士達占部中腴田 數十頃,奪之以給貧單。尋坐累還第。喪息女,感疾甚, 未幾卒。遣使弔之,贈荊州都督,諡曰「襄。」

李桐客

按《唐書張允濟傳》:「有李桐客者,亦以治稱。貞觀初,累 為通、巴二州刺史,治尚清平,民呼為慈父。」桐客,冀州 衡水人。

賈敦頤弟敦實

按《唐書循吏傳》:「敦頤,曹州冤句人。貞顴時,數歷州刺 史,資廉潔,入朝常盡室行,車一乘,敝甚,羸馬繩羈,道 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為洛州司馬,以公累下獄,太 宗貰之,有司執不貰。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 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徙瀛州刺史。州瀕滹沱、滱二水,歲湓溢,壞室廬濅洳」 數百里。敦頤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時弟敦 實為饒陽令,政清靜,吏民嘉美。舊制,大功之嫌不連 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寵。永徽中, 遷洛州。洛多豪右,占田類踰制,敦頤舉沒者三千餘 頃,以賦貧民,發姦擿伏,下無能欺。卒於官。咸亨初,敦 實為洛州長史,亦寬惠,人心懷向。始,洛人為敦頤刻 碑大市旁。及敦實入為太子右庶子,人復為立碑其 側,故號《常棣碑》。歷懷州刺史,有美跡。永淳初,致仕,病 篤,子孫迎醫,敦實不肯見,曰:「未聞良醫能治老也。」卒, 年九十餘。

狄仁傑

按《唐書》本傳:「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高宗時,出為 寧州刺史,撫和戎落,得其歡心,郡人勒碑以頌。入拜 冬官侍郎,持節江南巡撫使。吳、楚俗多淫祠,仁傑一 禁止,凡毀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 祠而已。轉文昌右丞,出豫州刺史。時越王兵敗,支黨 餘二千人論死,仁傑釋其械,密疏曰:『臣欲有所陳,似 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欽恤意。表成復毀,自不 能定。然此皆非本惡,詿誤至此』。」有詔悉謫戍邊。囚出 寧州,父老迎勞曰:「狄使君活汝耶?」出,相與哭碑下,囚 齋三日乃去。至流所,亦為立碑。初,宰相張光輔討越 王,軍中恃功多暴,索仁傑拒之。光輔怒曰:「州將輕元 帥邪?」仁傑曰:「亂河南者,一越王公,董士三十萬以平 亂,縱使暴橫,使無辜之人咸墜塗炭,是一越王死,百 越王生也。且王師之至,民歸順以萬計,自縋而下,四 面成蹊。奈何縱邀賞之人,殺降以為功,冤痛徹天。願 得上方斬馬劍加君頸,雖死不恨也。」光輔還奏,仁傑 不遜,左授復州刺史,徙洛州司馬。萬歲通天中,契丹 陷冀州,河北震動,擢仁傑為魏州刺史。前刺史懼賊 至,驅民保城,修守具。仁傑至,悉縱就田,賊聞,亦引去。 民愛仰之,復為立祠。

田仁會

按《唐書循吏傳》:「仁會,雍州長安人。祖軌,隋幽州刺史, 封信都郡公。父弘,襲封至陵州刺史。仁會擢制舉,仕 累左武候中郎將。太宗征遼東,而薛延陀以數萬騎 掩河內,詔仁會與執失思力率兵擊敗之,尾逐數百 里,延陀幾生得璽書嘉慰。永徽中,為平州剌史。歲旱, 自暴以祈,而雨大至,穀遂登。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 使君,挺精誠兮上天聞。中田致雨兮山出雲,倉廩實 兮禮義申,願君常在兮不患貧』。」五遷勝州都督。境有 夙賊,依山剽行人,仁會發騎捕,格夷之,城門夜開,道 無寇跡。入為太府少卿,遷右金吾將軍。所得祿估有 贏,輒入之官,人以為尚名。然資彊摯疾惡,晝夜循行, 有絲毫奸必發,廷中讁罰日數百。京師無貴賤,舉憚